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風雨中的宜蘭行:無尾港知性之旅

原本一次精心規畫的雙連埤生態之旅,在出發前10分鐘突被告知,台9甲道路因奈格颱風外圍環流的大雨而中斷,行程因此被迫更改至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因禍得福,雖然過去我也曾來此賞鳥,但沒能像此次對無尾港的人文、教育及生態有這麼深入的認識。岳明國小成功的營造永續生活教育體驗基地、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內的花嘴鴨及自然湧泉、社區內的五營兵將及石板屋的文化,都讓我留下印象深刻,也對此地的學子能在優質的自然學習環境中成長,相當羨慕。雨不停的下,並沒有澆熄同行者參與的熱誠,這個意外的深度文化及生態體驗,對每一位參與者都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晨七點十分,濕盟邱彩綢小姐與我準時抵達必帝公司門口,三輛中巴早已在門口等待,多位貴賓也已抵達,天空下著小雨,偶而還出個小太陽,大家期待著此次的生態之旅。但沒多久,當我與其他朋友閒聊時,必帝Margaret經理突然走近,告知通往雙連埤的公路中斷,頓時大家也不知所措。我隨即聯絡濕盟宜蘭分會的邱錦和老師,告知路況,並立即更改地點。幾次連繫後,確認此次參訪地點改到無尾港的岳明國小。雖然大部份的人對此地相當陌生,但經由邱老師的全程解說後,獲得相當多寶貴的知識。以下簡述此次在岳明國小、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及無尾港社區的所見所聞。

岳明國小
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內,國小在民國48年設校,今年慶祝建校52年,由於社區人口外流嚴重,目前學生人數不到60人,但因學校小又具特色,因此也是全國知名的生態小學。校門口懸掛多隻木刻綠頭鴨造型,迎風搖曳,顯然是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校園佈告欄張貼著如何利用自然淨化水循環系統,將廚房洗菜水、雨水和洗手台的排水集中到生態池,經由生¬態淨化功能,將水再利用。此外,校內也有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環保綠廁所及永續自然建築概念教室,這些都是岳明邁向永續環境教育的做法,透過參與式的學習,讓學生可以深刻認識生態及節能減碳的真正意義。

永續自然建築概念教室位在操場的一角,採在地石材,透過師生、社區及志工的參與共同搭建完成,有廚房、堆肥場、工具間及乾式廁所,利用廚餘堆肥,製作有機肥料,種植蔬果及菜瓜露營棚架,一切是那麼得自然。而由志工堆砌成水鴨造型的烤窯,嘴中還咬著魚,栩栩如生的模樣,令人叫絕。邱老師敘述無尾港有一個「阿甲枝」的故事,來描述人與水鴨的互動及靈性關係。一對老夫妻在田裡撿到一隻受傷的水鴨,阿嬤將其命名為「阿甲枝」,康復後,會在當地玩耍,每當吃飯時,阿嬤會呼叫「阿甲枝」。隔年春天「阿甲枝」與其他雁鴨北返故鄉,當秋冬時分,陣陣雁鴨再度返回無尾港時,阿嬤對著天空呼叫「阿甲枝」,沒想到竟然有一隻鴨子會回到阿嬤身旁,村裡嘖嘖稱奇,以此傳為佳話。

當天的重頭戲是以此烤窯烘培點心,志工以熟練的技巧,燃燒木頭,控制烤窯溫度,烘培出的pizza比外面所賣的味道及脆性更佳,其中我對香蕉及芒果pizza的口感尤為喜愛。雖然此時我們剛用完午餐不久,但多位朋友與我一樣,每出爐一種,就品嘗一種,欲罷不能,又有冰啤酒助興,的確是不同的享受。此外,筊白荀、洋蔥蘑菇、蕃薯等透過烤窯也具其獨特風味。以水社柳做炭筆及蓴菜酵素當養顏美容的飲料,對許多人一定相當新鮮;而走完一趟雨中行,能有一碗熱騰騰的冬瓜湯在手,更具溫馨。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無尾港原為新城溪出海口(武荖坑溪),1968年因娜定颱風大水沖積,導致河道水域逐年縮減,出海口淤塞,水流無法排洩,形成一個沒口河,故名「無尾港」。在1980年代中期,台電計劃在無尾港地區興建火力電廠,因當地居民長達10年強力反對高污染的工業進駐,才有機會保留。

無尾港濕地是一處自然沼澤濕地,佔地約102公頃,含有豐富的資源,提供鳥類的棲息及食物來源,因此每年秋冬季,候鳥總是選擇在此停留。宜蘭縣政府於1993年將此地公告為全國第一個水鳥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內地形景觀有沙地、林地、草生地、濕生地、河川及湖泊,因此動植物相極為豐富。依據網路資料顯示,保護區內的鳥類超過35科170種、蜻蜓32種以上、蝴蝶60種、螃蟹10幾種,其他水生植物亦相當豐富。

當天我們沿著學校旁的自然步道走訪,規劃完善,走起來輕鬆愉快。步道上有多處由錢鼠掘洞後形成的小土堆,區內有多處湧泉,路經小池也看到冒著泡泡的冷泉,相當特殊。林地是保護區內面積最廣的景觀,但原生闊葉林少見,雜木林及防風林又以木麻黃、黃槿、苦楝、血桐、林投和小葉桑為優勢物種;而草生地因海岸侵蝕,逐漸演化為沙地,林投及馬纓丹為大宗,但月桃、象草、加拿大蓬、濱豇豆、霍香薊、鬼針草、白茅、鼠尾粟等地被植物也都可見。蘆葦是濕生地上主要的植物,顯示此區陸化嚴重;海灘前沙地則以濱刺麥、毛馬齒莧、馬鞍藤、月見草等濱海植物;而河川及湖泊以常見的布袋蓮及大萍為主。

觀景台上鳥瞰整個南北向的保護區,可以清晰的看到出海口被堵塞住,保護區濕地的主要水域又有強勢的蘆葦及布袋蓮,河道縮減,面臨生態惡化的危機,宜蘭縣政府也介入挖深河道,以增加水域面積。也許我們來的季節稍早或因氣候因素,冬候鳥尚未大量出現,當天我們只看到30幾隻花嘴鴨在戲水,而蒼鷺成群的站立於水泥牆上,附近的水田和魚塭則有少許鷸鴴科水鳥,雜木林尚有多隻綠繡眼在跳躍著。我相信隨著東北季風的到來,此地又將會是一處賞鳥者的天堂。

無尾港社區
早期此地區的居民是依賴討海與務農為生,在閒暇之餘,會到海岸邊找石板材料蓋石板屋。當天我們進入村落時,雖然大部分的住屋已改建為現代化房舍,但仍留下幾間殘破的石板屋,可以讓我們緬懷先人的智慧。透過邱老師的解說,我們也了解石板屋完全是憑工匠的經驗堆砌,沒有鋼筋及樑柱的支撐;石板與石板之間可用黏土、黏土拌牛糞或黏土拌糯米當黏著劑。此外,由於村落靠海邊,每逢颱風,巨大的漂流木也成為居民撿拾的對象,因此以漂流木做裝飾藝術,也在許多屋舍呈現。

永安宮是此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據邱老師說,此地大部分房屋的地權屬廟宇所有,因此任何房舍的修復,都要問神明是否同意呢? 由主廟永安宮派駐兵將在村莊不同方位做為守護神,最具地方民俗特色。小小稻草人又稱”兵將”,臉部顏色依東南中西北位置對應五行的青紅黃白黑,是一個有意義的組合。依據習俗每年神明誕辰,廟方派出神轎,會將兵將請回換新裝。這些兵將被置於石頭厝內,很像台灣各地的小小土地公廟,實在有趣。

結語
必帝公司為了慶祝25周年慶,第一次與濕盟合作,在北、中、南各舉辦一場別具風格的生態之旅活動。雖然此次北部的雙連埤生態之旅,因突如其來的道路中斷,被迫更改行程,打亂了原先的規劃,但在公司工作夥伴及濕盟的配合下,讓活動仍然圓滿結束。雖然此行我們無法看到雙連埤國寶級的水生植物及其周遭環境,但有機會在雨中參觀無尾港的生態小學--岳明國小,了解社區的民俗文化及水鳥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相信對所有參與的人,都上了一次相當寶貴的環境教育課。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三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濕地第86期

PS. 回來後陸續從電視媒體得知宜蘭淹大水造成多處坍方的信息,宜蘭縣政府也因此次大雨宣布停止上班上課。我慶幸我們逃過一劫,若當日早天我們可以順利抵達雙連埤,下午回程時道路中斷,三輛遊覽車及貴賓被困在半山上,進退不得的窘境,恐非主辦或承辦單位所樂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