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濃霧中的聖鳥:帝雉與藍腹鷴的魅力


過去多年在台灣各地賞鳥,每次不期而遇國寶鳥「藍腹鷴」及「帝雉」,縱使是驚鴻一撇,都讓我的心情特別愉快,但內人一直抱怨,她沒有真正看過牠們的真面貌。沒想到除夕日與兩位新鮮人來大雪山林道,雖然沒像以往看到多種山鳥,但我們不僅看到藍腹鷴,同時近距離觀賞到一對台灣帝雉。這種在自然環境裡的美麗相遇,若非親眼目睹,很難相信,也讓我們在農曆過年前有個非常完美的句點。

出發前
大雪山林道是國際重要賞鳥地點,鳥類有32科107種,而台灣的17種特有種鳥類中,大雪山竟然有14種,可見此地的鳥況豐富,也是我們全家每年農曆年前常來的賞鳥點。大雪山林道23 K的藍腹鷴、23.5 K的黃腹琉璃及47 K的帝雉,早已是賞鳥者耳熟能詳的據點,每次來大雪山總是在這幾處看到許多鳥人在等候,大型攝影器材、大砲對準鳥兒可能的出沒點,是一種奇景,就像迎接名人入境,記者聚集等候似的! 由於元月底好友王建功及吳憲政告知23.5 K山桐子的紅色果實已完全掉落,可能沒有山鳥會在此啄食,而23 K及47 K的國寶鳥又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內人與我似乎對此趟上山賞鳥並不期待,但行程既已安排,我們還是如期前往。

23 K巧遇藍腹鷴
藍腹鷴(Swinhoe’s pheasan, Taiwan blue pheasant)又稱華雞或山雞,是中低海拔稀有的台灣特有種,目前仍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的紅皮書裡。藍腹鷴棲息於中低海拔原始森林的灌木草叢,性情隱密、機警,常於晨昏出沒。雄鳥羽色鮮豔,全身黑藍色,具有光澤,上背部白色,尾羽黑藍色,中央兩根白色使得尾羽是辨識藍腹鷴的重要特徵;雌鳥羽色具有保護性的褐色,而背部具有似箭頭狀的斑紋,腳為紅色是其特徵。

由於我們在過年前兩天出遊,多數人仍在上班,大雪山林道車輛不多,一路順暢。沿途果園林立,白色的梨花到處都是,經15 K後,已無一般民宅,林道兩旁高聳的原始林相是我喜歡的景觀,台灣獼猴也出現在林道旁。車緩慢上坡至23 K前,路旁豎立著藍腹鷴出沒的標誌,車內個個張開眼睛,注視前方動態,午後2:10兒子第一時間看到母的藍腹鷴在山壁的水溝旁覓食。具保護色的母鳥,對第一次賞鳥者而言,是項挑戰,還好牠在走動,較易觀察。沒想到牠不孤單,竟然是四隻母的,像是同一家族聚集在覓食,只是怎麼沒看到公鳥呢? 難道牠躲在暗處警戒嗎?

車停在路中央,五個人注視著牠們的一舉一動,搖下車窗拍照,顯然牠們似乎知道我們在偷窺,沒多久走入草叢,消失在我們眼前。這與三年前在頂笨仔牛山我們一大群人躲在帳篷內偷窺藍腹鷴覓食、玩耍的情境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此次出現時間稍短,無法細細觀察。

帝雉的習性
依據維基百科描述帝雉(Mikado Pheasant)又稱台灣帝雉、黑長尾雉、海雉及烏雉。西元1906年,由英國Walter Goodfellow(華特‧古費洛)在鄒族人的頭飾上發現了兩根雄帝雉的尾羽,經鑑定後而命名。帝雉分布於台灣2000公尺以上陡峭的針闊葉混合林,為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也是台灣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個性隱秘、機警、安靜,常於雨後或晨昏有濃霧時,沿著山中小徑或林緣地帶覓食。雄鳥全長87公分(含尾羽52公分),全身呈紫藍色金屬光輝之羽毛,尾羽有明顯白色橫紋,羽色高貴。喙角黑色,腳呈暗灰色至綠褐色;雌鳥全長52公分(含尾羽20公分),全身橄欖褐色,尾羽有黑色橫斑。目前仍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的紅皮書。

47 K濃霧中的帝雉
第一天經過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售票口時已過午後三點,我擔心天候,建議直接到天池欣賞後,才至遊客中心登記住宿。路經47 K前,公路旁有禁按喇叭及不得餵食或以聲音誘鳥的標誌,違者將處以罰緩。47 K處為雲霧帶,氣溫低,三位鳥人架著大砲,坐在小板凳等候,幾隻金翼白眉在鳥人旁覓食,並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閒聊之下,得知幾分鐘前拍到一對帝雉,讓我們羨慕不已。由於時間因素,我們沒有等候,直駛天池。

第二天由於鞍馬山莊園區的景色宜人,為了讓兩位初訪者欣賞園區,我們順延出發時間,短暫的逗留我們共看到紋翼畫眉、金翼白眉、冠羽畫眉、五色鳥、白腹鶇、栗背林鴝及青背山雀等。內人擔心汽車行駛會干擾帝雉的出現,因此決定在46 K先行停車,徒步上山,並注視兩旁及前方山壁,一大群火冠戴菊鳥在針葉林中跳耀,但因背光,不易看清面貌。走至47 K時,當下並沒發現帝雉的蹤影,為節省時間,我建議內人與兒子繼續留在原地觀察,我先行回頭開車。沒想到我將車開回47 K時,內人指示迅速停車。兒子指著「帝雉」就在霧濛濛的石頭旁,時間是早上10點,相機連拍,直至電池耗盡,改以iPhone接著拍。

我們隔著馬路觀賞牠的一舉一動,雄鳥、雌鳥陸續出場,就像在鄉村看到土雞在野外啄食一樣,不分雄鳥或雌鳥都低頭不停,一面啄食、一面走動。我不知牠們在啄食什麼?依據網路資料顯示帝雉是雜食者,春夏啄食地表植物的新芽、嫩葉;秋冬綠色地表植物欠缺,啄食草籽、漿果、地衣,而火炭母草、玉山懸鉤子、五節芒、車前草等也都是牠們的食物。另外,在繁殖期或嚴冬時也會改吃葷。

帝雉的魅力在於雄鳥具有雍容高貴的氣質,一襲華麗的紫藍色外衣,實在很難用色料調配出。原先我們隔著馬路拍照,之後跨過馬路,離牠們近在幾尺,牠們竟然也無視我們的存在,仍繼續啄食;就像一對恩愛的夫妻一樣,雄鳥啄完食,仰頭挺胸站立於制高點,保護雌鳥繼續啄食的情境,真令人感動!由於帝雉屬於台灣特有國寶級的鳥種,因此也被選為千元新台幣的圖案。

新鮮人的加持
多年來不知到過大雪山林道幾次,但從沒像此次這麼順利,同時看到兩種聖鳥。這不僅要天時、地利、也要人和,這次由於有葉靜樺、麗琴兩位新鮮人的加持,才得以如此幸運。兩次看到聖鳥,都是偶然所致。第一次是靜樺忘記拿毛衣,重回若茵農場,稍微延遲幾分鐘,才得以在23 K看到四隻藍腹鷴;第二次是原規劃七點用完早餐後出發,後來在鞍馬山莊逛園區,延遲至九點出發,才得以在47 K看到帝雉。這經驗再次應證了,新鮮人也是賞鳥最佳的陪伴者! 除歸功於新鮮人的加持外,兒子啟聞對鳥的敏銳力,也是能夠欣賞到藍腹鷴及帝雉的最大功臣。除歸功於新鮮人的加持外,兒子啟聞對鳥的敏銳力,也是欣賞藍腹鷴及帝雉的最大功臣。

從此次看到藍腹鷴及帝雉的時辰,打破我對牠們的認知。過去我都認為這兩種鳥一定要在晨昏及濃霧才可看到,但此次我們在下午2:10看到藍腹鷴,早上10點看到帝雉。此外,過去我們也認為不可太靠近這些鳥,否則會嚇跑牠們。但此次,我們先在馬路對面開始拍照觀察約15分之後,愈走愈接近帝雉的覓食點,牠繼續啄食無視我們的存在,顯然我們這群人已被牠們認為並無敵意的賞鳥人。

結語
一次大雪山林道之行能同時看到藍腹鷴及帝雉是無比的幸運,比買樂透,中大獎還令人高興。相信兩位同行者也能感受到喜悅,他們第一次賞鳥就能看到許多鳥人也許一輩子都可能無法碰到的奇遇之旅。雖然此次來園區只看到少數鳥種,但我們在睡夢中嘴角也會露出微笑,因為終於看到帝雉的廬山真面了!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與老友相聚寶來梅礦


過去雖然常有機會與一群理念相近的成大人一起聚餐、閒聊、看生態,但很少出外過夜,這是第一次大家有機會排除萬難,一起出外。短短24小時(兩天一夜)的旅程中,除了聊些院務外,讓我最高興的是,第一次欣賞到稀有的灰翅雪螢在黑夜中閃閃發光。桃花及李花也因氣候變異,在寒冬中悄悄地開花;農場中的白耳畫眉及黃尾鴝,讓一群新鮮人雀躍不已,而梅礦提供的山中佳餚、住宿環境及落日美景,更讓大家覺得不虛此行。

路程
出發前一天台南仍下著雨,大家都在擔心能否成行?還好當天無雨,天氣適中,是郊遊的好天氣。一行八人,分兩部車在中山高仁德休息站會合後,順著台28經阿蓮、旗山、美濃、六龜後,接台27,沿著荖濃溪旁至台20,一路順暢,轉往寶來竹林休閒農業園區。一路上坡,道路狹小,路面崎嶇不平,還好部分路段修復,比上個月來時好走許多。崎嶇不平的山路,對駕駛者是相當大的考驗,五點前,我們安抵梅礦民宿。

賞花、賞螢、賞鳥及品茗
賞花、賞螢是此次上山的主要目的。梅花常在元月盛開,我們稍晚一周上山,民宿梅花的盛開期剛過,部分花已在凋謝,並有新葉長出,但山區附近農地大多數的梅花仍盛開著。除梅花外,民宿附近道路旁的山櫻花正盛開。林郡農場地處高地,海拔1200公尺,種植大片桃樹及李樹,一般在二、三月開花,從遠處看時,是枯枝果樹,但近看時,多數的桃樹及李樹已有小花苞,桃花紅,李花白的口語,似乎很容易區別。有些早熟的桃樹,甚至已結成果,令人驚訝! 由於梅樹的經濟價值低,不再是此地喜愛的作物。相反的,李樹的經濟價值高,特別是紅肉李在成熟季節,假日常吸引大批遊客上山採李。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賞螢只在春天,冬天螢火蟲可能少見。但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從十一月至隔年二月常見的冬螢有山窗螢、神木螢、雪螢、橙螢、灰翅雪螢、鋸角雪螢及雙色垂鬚螢。很幸運過去幾次冬日在寶來,看過山窗螢、橙螢及雙色垂鬚螢;杉林溪曾看到鋸角雪螢;阿里山看過山窗螢及神木螢。此次原希望能看到冬螢即可,沒想到竟然意外看到灰翅雪螢,為我的賞螢增添一筆紀錄。

灰翅雪螢為螢科,短角窗螢屬的一種。除了翅膀顏色略深外,其外觀及發光行為與雪螢相似。灰翅雪螢出現於嘉義以南的中高海拔山區,但台灣中北部高山,則以雪螢為主。當晚利用晚餐前,前往林朝盛老師家的步道,發現多隻灰翅雪螢在黑夜中閃閃發光,葉老師以徒手抓螢,林銘德老師也依法泡製有所斬獲。幾隻螢在收集盒內觀察,尾部2節白色發光器格外明顯。

早晨綠鳩低沉似洞簫的聲音與竹雞的「雞狗乖」叫聲呈強烈對比,一群白腰文鳥忽左忽右在地上覓食,一會兒在樹上跳動,歡喜一日的開始。天剛亮,整群的繡眼晝眉在梅樹上覓食,其中還夾雜著一隻青背山雀,都會區常見的綠繡眼也來湊熱鬧。小彎嘴、黃尾鴝、白鶺鴒及電線桿上的白環鸚嘴鵯也引起我的注意。但值得一提的是,一隻黃尾鴝及白耳畫眉停棲在林郡農場時,卻吸引著這群新鮮賞鳥人,讓他們雀躍不已,資深大老也試圖以鏡頭捕捉畫面。

夜晚,山谷傳來陣陣黃嘴角鴞及領角鴞清晰的叫聲,而民宿旁,莫氏樹蛙、拉都希氏赤蛙及不同昆蟲的叫聲,在黑夜中交織為大自然的饗宴。林朝盛老師與我試著在民宿附近找尋台灣夜鷹的蹤影,但並無所獲。早晨氣溫稍低,我坐在二樓室外廳,外頭一片漆黑,由於燈光的關係,洋燕朝光線進入廳內,不停地在屋頂上繞圈,無法飛離此地,直到我關了燈,外頭的曙光才引領牠離開。

竹林休閒農業園區,除果園外,另一個高經濟作物是東方美人茶,其中又以演易山莊葉枝木先生的自然農法最為特殊。我們有幸至其茶園喝茶聊天,東方美人茶水果回甘,喉頭韻味十足,與其他茶葉截然不同。受限於時間無法深入討論,但從他口中了解大陸製茶,由於茶農做事的態度,品質不一,目前製茶品質仍落後台灣多年。晚餐後的聊天,東方美人茶是主要的品茗,但有多人怕影響睡眠,不敢輕易嘗試。好友興星拿出安眠茶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助於睡眠,但隔天我詢問林老師,他仍一夜失眠到天亮,看來服安眠藥才是安眠主要的法寶吧!

梅礦民宿
民宿位在900公尺的山上,欣賞夕陽餘暉的美景,與在四草七股從海平面看落日的感受,迥然不同。夜晚的星星,也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惜雲層稍厚,忽隱忽現,相信若在適當天候下,此地絕對是賞星的好場所。從山上看寶來村落,令人心驚膽跳,村落被河流環繞,若有大雨,似乎必淹。八八風災時,由於堰塞湖破裂,造成寶來地區淹水40公分的慘狀,當地人談起來記憶猶新。

民宿共有七間房,我們八人分住五間房,房間乾淨,樓下有公用室內客廳,樓上有室外廳。雖然我們也常聚餐聊天,但沒有像此次一樣,利用所有可能的場所;室內客廳、餐廳及室外桌都成為閒談的好地方,聊也聊不完。與保育界朋友們不同的,這群朋友們到深夜仍關心院務,而保育朋友們則到深夜還在想,那裡有蟲、有蛙、有生態可看呢?

八八風災過後,整個寶來為災區,交通不便導致觀光客裹足不前。來梅礦若客人少時,民宿並不提供晚餐,只提供住宿。還好此次我們有八位,之後連續幾天都有客人住宿,民宿女主人因此從善化來做餐。民宿的餐點,內人與我讚賞有加。由於當地採購相對不便,大多數是自種的新鮮蔬果,煮飯時,才至菜園現拔現做。此次,我們在民宿享用三餐(晚、早、午),每餐菜色不同,記得有冬筍雞肉湯(孟宗筍)、烤豬肉、甘籃菜、皇帝豆煮麵筋、梅汁豆腐、鹹鯖魚、高麗菜、茴香煎蛋、蘿蔔、梅汁龍鬚菜、鹹蛋炒苦瓜、芥菜雞肉湯、甘藷粥、紅豆湯。此外,晚餐提供紅肉李子酒,早餐另備有自種、自採、自行烘培的寶來咖啡及東方美人茶。

結語
每次出外過夜,總有值得回憶的點滴。此次選擇到寶來梅礦,是希望與好友們分享寶來的生態,無拘無束的與智慧之士閒談,是件愉快的事。短暫的停留,雖無法走遍園區,但相信大家相當盡興。對我個人而言,除了與好友敘舊外,還額外欣賞到灰翅雪螢的風采。春天的花、初夏的果、冬天螢火蟲、及小關山林道的藍腹鷴魅力無窮。儘管路程有點遠,山路崎嶇不平,但還是希望得空時,再來此地享受自然的恩賜。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