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榮祥在水雉培訓班提議要惟加領隊帶義工們去關仔嶺觀蟲時,我當場附議,也將日期填在我個人的行事曆上,這種感覺就像小學生要遠足時的心情,排除幾個重要的節目及約會,一心盼望著此日的到來。然行前雨卻下個不停,大雨快報的消息,不時在電視的氣象台播放著。5月19日當日正如氣象台所言,雨下不停。我內心裡想著,傾盆大雨昆蟲會出現嗎?
默詩、惟加、清福、奇戶一家三人和我分乘兩輛車在下午三點準時出發,除了奇戶、惟加及清福外,我們皆沒去過仙公廟。奇戶說,他十幾年前曾來過仙公廟與現今的廟完全不同。沿途雨下個不停,默詩與我在同一車上閒聊,沿省道至白河後往青山的方向,經永安高爾夫球場沿山路抵達孚佑宮仙公廟時已下午五點。仙公廟位在中低海拔的山上,整座廟坐北朝南,視野遼闊可遠望整個嘉南平原,除主殿外,整個廟的建築尚未全部完成,但遊客不少,廂房眾多,有些人是專程來朝拜而有些人是來觀光,更有些人是專為此地的特殊景觀而來。天尚未黑,趁晚餐開動前我們迫不及待的往廟旁的小池走去。惟加及清福馬上看到拉都希氏赤蛙,也捉起來幫我們講解一番它的特性,讓我們幾個人的眼睛一亮,傾聽池旁蛙的叫聲,大家相信晚上的活動會絕對精采。
吃完素食晚餐後,天公做美,雨停了,星星也出現了,整個嘉南平原的燈火全亮,清福換上雨鞋,全副武裝的道具,惟加也帶來收集盒,大伙兒準備大顯身手。當手電筒往水池一照,果然見到有好多的拉都希氏赤蛙在池子內,此外還有拉氏清溪蟹以及黃灰澤蟹。清福在一旁搜索著,一面聽蛙的叫聲一面告訴我們這可能是哪種蛙在叫,然後他就往蛙叫的方向找尋。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除拉都希氏赤蛙外,在大伙兒的努力搜尋下,我們也找到保育類青蛙如褐樹蛙,莫氏樹蛙及黑蒙希氏小雨蛙,此外日本樹蛙、面天樹蛙、白合頁樹蛙、黑眶蟾蜍也均有收集到。最可惜的是惟加及清福均有聽到巴氏小雨蛙、虎皮蛙及澤蛙的聲音,但並無機會收集到。之後清福將大伙兒所放入收集盒的蛙一一拿在手中解釋它們的特性,並以書做為對照,讓我們學習如何辨識,而默詩在一旁則一一拍照之後,惟加再度讓這些蛙們重返大自然。
在小池旁有一草叢區,雖然蚊蟲多,但清福憑著他多年的經驗,往內撥動後輕聲叫我們過去,原來他發現赤尾魚台俗稱青竹絲的蹤跡。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在周遭附近我們總共發現有四條赤尾魚台,二條是在石縫內,二條在樹上,讓我嚇一跳,腳有點毛毛的,深怕還有其它蛇在我的腳旁。整晚的活動除了找兩棲類外,另一個重頭戲是施展惟加找昆蟲的技術。在水泥橋柱或牆上,他眼明手快的抓獨甲仙、扁金秋 形蟲、無花果天牛、大黑豔蟲、叩頭蟲、眉紋蟋蟀、台灣雄蟬及台灣騷蟬等。一抓到,他就一一為我們做解釋及教我們辨認。此外,在惟加的告知下我們在小池旁也看到正在脫殼羽化之蜻蜓及在廂房旁的白牆上看到圓端擬燈蛾。在往後山的路上我們除了看到燈火通明的嘉南平原外,也看到許多陸生螢火蟲在飛舞著,這景象對於在都市生長的人來說甚難見到。夜已深了,雖然絕大多數的人已睡了,但在自然界有另一些生物正雀躍不已的在活動。
第二天大家決定健行嵌頭山,沿著廟後的小徑上山,沿途看到攀木蜥蝪、椿象。默詩非常高興她能找到煙管蝸牛的殼。在嵌頭山頂的竹節積水處,清福及惟加也發現有巴氏小雨蛙的卵及蝌蚪的蹤跡。清福從聲音也認出五色鳥在樹梢上以及大冠鷲在空中飛翔的姿勢。整個健行於中午前再度回到仙宮廟。在回家的路上,路過東山也順道買個”藍”字招牌的東山鴨頭而結束此行程。當車再回到長榮中學的門口拍團體照時,距離我們出發的時間剛好24小時整。回顧過去的24小時對我而言收獲良多,在清福及惟加的解說下,我了解許多有關兩棲類及昆蟲的生態及如何辨識。默詩從頭到尾一直用鏡頭做見証,捕捉所有的畫面,相信她比任何人有更豐碩的成果,奇戶的女兒也在父母的鼓勵下自行走完全程,值得鼓勵。
總之,這是一次充滿興味的知性之旅,濕盟應多舉辦類似的活動,尤其很多義工都有特殊的專長,可藉此相互學習,而且義工們平常無法聚集在一起,也可趁此機會,相互認識、相互觀摩學習,相信會有助於各自的成長。
最後再次感謝惟加在期末考的期間也能帶領我們觀蟲,沒有他,此次活動便不可能成行。而清福能模仿蛙的叫聲並與真蛙相呼應的學養與功力,讓我大開眼界,沒有他的解說,此次活動也不可能如此完美。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本篇發表於1999年11月台灣濕地雜誌第1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