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是人類在地球上一個重要的寶藏,它是延續人類生存的必要資源,每一個地球人要善加愛護這些資源。若某種物種在該地區由多變少甚至到稀有或消失時,整個地區的自然生態也將隨之改變。而當一種物種在消失過程中,由於食物鏈中斷之環節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物種跟著一起消失。在台灣,水雉是淡水埤塘之指標物種,根據記載早期可在全島各地發現其足跡,如今只剩台南官田一帶,而族群數約在60隻左右,目前已列為島內稀有鳥種之一。此現象告訴我們與淡水埤塘相關之生物也有可能在陸續消失中,如台灣萍蓬草、冠果草,過去在台灣多處埤塘可見,而今日已瀕臨絕種之植物,因此建立淡水埤塘之物種調查與研究也是當今刻不容緩之事。
過去幾年來,濕盟專職翁榮炫先生投入相當多之時間從事水雉棲地之調查與研究,他將所見所聞透過鏡頭很詳實的記錄水雉生活史。由於高鐵開發案之關係,第一次以人工復育水雉做為棲地向台糖租用15公頃土地,政府委託鳥會及濕盟共同參與,由邱滿星理事總策劃。本會除派專職支援外,義工組織也常安排週末至棲地服務,本會義工邱彩綢小姐也以拍攝記錄片的方式記載著水雉的生活史及人工棲地的變化。此外,更有一群義工在本會專職江進富先生的帶領下從傍晚至隔日清晨熬夜在棲地觀察福壽螺之產卵以及觀察昆蟲及兩棲類之生態,成果相當豐碩也一一被詳實記錄。本書是一本對台灣鄉土生態有關懷的人必看之書,在台灣這是第一次以人工復育方式建立淡水埤塘,營造水雉棲地成功的案例。因此,陳水扁總統與國際知名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於日前也造訪棲地對工作人員的努力給予高度肯定。一個成功的案例是經過無數人的努力,在人力與物力極度的缺乏下,背後的心酸只有實際參與者才能體會。未來如何讓水雉的族群增加而永遠棲息在這塊土地上仍然是項挑戰。
當您讀完本書後,不僅可了解水雉的生活史同時也對淡水埤塘之相關生物以及人工棲地之營造必有一番認識,若您閱後有所感動請隨時與濕地保護聯盟聯絡,我們需要每一個熱心人士之參與,為我們這塊土地及下一代而努力。
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 理事長 吳俊忠
中華民國89年11月2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