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常到澎湖,不論是因公或私,總會至澎湖各處走走,今年就來了兩次。四月中氣候宜人,菜園濕地及山水濕地的小雲雀、中杓鷸及小燕鷗,大菓葉的柱狀玄武岩,福安宮潮間帶的海筆及海星,員貝島的自然景觀,讓我印象深刻;八月天氣酷熱,是專為賞燕鷗而來,但能騎著機車穿梭在將軍嶼、望安及七美,認識在地的風俗民情及特有生態景觀,是一種享受。岸邊的奇形怪石,需有豐富的想像力;花宅古厝剝落的痕跡,讓人遙想當年聚落盛況;遠觀雙心石滬的造型及實用價值,也讓我對先人的智慧相當佩服。以下簡述夏日遊菊島的所見所聞,賞燕鷗之旅將另文敘述。
馬公
當日搭第一班由台南飛馬公的班機,短短的25分鐘。抵達時,台北及高雄的夥伴也已到達。很多同伴是第一次來澎湖,相當興奮,一群13人乘坐遊覽車,透過導覽員說明澎湖目前的概況。澎湖有戶籍96,000 人,但常住人口只有5-6萬人;原有64個島嶼,目前已增至90個,許多為無人島。主要島嶼為馬宮(公),涵蓋湖西鄉22村、白沙鄉15村、西嶼鄉11村。澎湖有2,500座廟宇,海菜、花生、小管、丁香魚、澎湖絲瓜及仙人掌是此地重要的特產,因此各地都有販售。縣鳥:小雲雀(山鳥);縣樹:榕樹;縣花:天仁菊。
車沿著縣道203號”高速公路”,成排高聳的小葉南洋杉及銀河歡(可做燃料)為其特色。由湖西經中正橋(1,107公尺)往中屯風力園區,白色的風車遠觀相當漂亮,目前有14座風車,生產的電力只能提供少許的用電。未來將花費80.9億元增建至200座,供應更多電力。第一站抵白沙鄉通梁古榕,一棵300多年的古榕,在惡劣土壤及天候下長成巨林,古榕由97條氣根插入土中,樹蔭覆蓋面積達660坪。有趣的是,這97條氣根剛好與澎湖的村里數吻合,因此,朝拜樹頭的香火旺盛。白色的跨海大橋永遠是觀光客的駐足點,橋長2,494公尺,橫跨白沙與西嶼,第一次在民國54年興建,59年完工,可以想像當年開通時全島居民瘋狂慶祝的盛況。目前的大橋在民國74年原橋旁重建,81年完工。好友吳憲政主任自行前往,運氣好,在橋墩間拍到蒼燕鷗育雛景象。
西嶼鄉小門嶼鯨魚洞,四月時曾沿著海邊走一圈,海浪沖刷所形成的天然鯨魚洞、奇形怪石及不同岩層的組成,格外吸引我的注意。因此,此次特地專注在地質館內參觀,有圖文並茂說明澎湖的地質結構及玄武岩,讓我學到不少新知。最特別的是全世界目前只有三處玄武石柱,除澎湖外,英國北愛爾蘭巨人堤,於1986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它由4萬根五六角形玄武石柱所組成;另外,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也有100多萬根玄武岩,兩年前我曾拜訪過,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澎湖玄武石柱壯觀。鯨魚洞旁的聚落有密密麻麻的“菜宅”,由高處俯視,仿如蜂巢般的巢田,頗有特色。
二嵌陳姓聚落經由社區總體營造,規劃完善。全村主要姓陳,閩南式咕咾石的建築聚落是觀光客必到之處。目前已修復多間古厝,聚落的橫巷通往二興宮,民宅座東北朝西南,冬天可擋東北季風,夏季可讓涼爽的西南風灌入。東北季風讓植物難以存活,居民以咕咾石與玄武岩堆砌擋風牆來種菜又稱“菜宅”。民宅面向巷道,各民宅間有一米寬的縱巷間隔,由空中鳥瞰呈現梳式布局,格外顯眼。聚落有私塾,褒歌、風茹茶及香濃的杏仁茶,具有地方風味。四月第一次來時,由林長興老師介紹二嵌村聚落協進會理事長陳榮一先生,他導覽整個聚落,並帶我們至他親戚的古厝,欣賞珍貴收藏品,古厝宛如一座小型的民俗博物館。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Basalt)的出土,是在日據時代為了聯絡馬公與西嶼鄉之間的交通,需採石填海造港才意外發現,此地已成為西嶼鄉特殊景觀之一。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及板狀節理相當壯觀,高八公尺,長一百公尺。柱狀玄武岩是熔岩因冷卻收縮後,岩體產生五、六角形的岩柱破裂面所致。此地的柱狀玄武岩(偏黃色)與澎湖其他地方的岩石(燻黑色)有所不同,主要因土質及出土時間較晚有關。玄武岩前有一凹地草原,雨後積水,若有陽光照射,玄武岩形成的倒影,加上藍天會是一個夢泛組合。四月來時,農民在大菓葉潮間帶撈紫菜,岩鷺在旁專注水底下之食糧,烘托出的美景,讓我難以忘懷。
夜釣小管是澎湖夏日熱門的夜間活動。從七美回到馬公後,當晚我們乘坐大益公司的船。船緩緩駛出,並沒看到太多的夜釣船在附近作業。工作人員忙著對顧客做示範操作,我們也按照SOP進行,但大部分人並無所獲,只有蕙菁及文珍兩位朋友的女兒,幸運釣到小管。船上工作人員也釣到一隻大於30公分的小管,令人稱奇。由於大部分人都未能釣到小管,工作人員解釋可能因月圓(農曆14號)容易讓小管看到假的誘餌,而白帶魚也會吃小管,因此影響垂釣,經他如此一說,大家也就釋懷。夜釣船停在港外,遠觀馬公本島觀音亭的拱橋,霓虹燈的亮光襯托出西瀛虹橋的美,格外吸引目光。船上一整排白色螢光燈相當明亮,工作人員煮小管麵線給客人食用,雖然我已用過晚餐,但還是小嚐。總之,兩小時的夜釣,雖然沒成果,但吹著海風,看者馬公夜色、體會討海人的心境,也就值得了。
將軍澳嶼及望安
能登上將軍澳嶼完全因林老師的幫忙,臨時安插此行程,一般觀光客多數過門而不入,而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將軍澳嶼。我們在本島遊客中心前搭船,船緩慢行駛,遠觀風櫃斗,沿岸種植許多龍舌蘭、銀河歡及仙人掌。一小時後抵將軍澳嶼,港口漁船林立,現代化的房舍,不太像是偏遠小島的港口,此島也是望安鄉中建設最好之村落。將軍澳嶼離望安島不遠,原先規劃以橋將兩島相連,但建橋會改變水流,最後只好放棄。騎著機車於濱海環島公路,林老師在潮間帶解釋火山後所形成的岩脈及火山繩岩,這在其他地方是少見的景觀。
船帆嶼在將軍澳嶼的東方岸邊,退潮時與將軍澳嶼相連。漲潮時像一座海石柱,高約34公尺,由微輝長斑岩所構成。結理多呈片狀,海蝕平台上有多組節理相互截切,形成豆腐岩的特殊地質景觀。當日因退潮,我們有機會至潮間帶,觸摸岩石,多位好友撿拾岩石留做紀念。船繞行島嶼時,看到許多燕鷗在無人島上,船長企圖靠岸,但因接駁平台仍有其他遊艇在使用,只好作罷!
第一天抵望安潭明港已18:10,騎機車至中台山觀賞日落,停車場停滿遊覽車及機車,快步登頂,欣賞最後落日餘暉。晨昏的中台山顯然有所不同,第二天早晨我們再度前往,中台山高度雖只有53公尺,但登臨頂上有呂洞賓仙人所留下之足跡稱”仙跡岩”,遠眺澎湖島嶼歷歷在目。路經鴛鴦窟谷地尋腳,目前正在整修,據說日據時代此地屬於海軍魚雷快艇基地,海蝕平台上佈滿各種不同形態的融蝕盤。與蘭嶼曬飛魚的風俗一樣,望安村落的屋頂上,處處可見曬象魚(臭肚)的景觀。
當晚前往綠蠵龜保育中心聆聽解說,海洋大學的研究生講述綠蠵龜的生活史,由於他口才佳,應答自如,相信每一個人都學到了一些新知。但對我們而言,是希望參加說明會後,能有資格為午夜綠蠵龜上岸產卵時,至海邊實地觀察,可惜我們無此運氣。第二天,只能在保育中心館內看到明星級的綠蠵龜。從環境保育的觀點,我很高興看到,望安因綠蠵龜保育,整個島比七美嶼及將軍澳嶼相對比較沒有開發。
在林老師夫婦的帶領下,一群人分乘八部機車在望安環島一周。網垵口沙灘屬於細白的沙灘,由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及有孔蟲殘骸組成,此自然沙灘也是綠蠵龜上岸的產卵點。我們試圖找尋綠蠵龜上岸的痕跡,但無所獲。整個望安從天台山至網垵口沙灘有6個區(A1-A6)皆為綠蠵龜上岸的產卵點,這些區域每年五月至十月底,晚上八點至早上五點被列為管制區,任何人不得進入,以免干擾綠蠵龜上岸產卵。網垵口沙灘旁就是一處小村落,仙史宮為村民的信仰中心,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宮中有一古匾”奠安海國”,可惜當時沒入內欣賞。村落有多家小型民宿,主要是為生態愛好者而設,因此,只要有特殊物種就能吸引觀光客前來,帶動地方繁榮。我們這群人不是也為綠蠵龜而來嗎?
花宅古厝(又稱中社)位在望安的中部,從外海遠眺仿如花瓣環拱著花心,因此,先民稱之為”花宅”。社區聚落屬於傳統三合院閩南式的建築風格,目前尚保留有130棟傳統及日治時期建築,2008年行政院文建會通過,成為全國第一個重要聚落。咕咾石的屋舍,從外牆的裝飾,可以觀察早年殷商巨賈返鄉所蓋之豪華屋舍,但多處房舍並無整修。當天我們到時,只有少數老人走動,並無其它觀光客。天上聖母是花宅的信仰中心,大型的廟宇,與聚落的人口似乎不成比例。由於地處偏遠及人口外流之影響,聚落保留完整,未遭大量破壞,屬不幸中之大幸。未來,若經整理,相信可以比美西嶼的二嵌陳姓聚落。
七美嶼
由望安島至七美嶼搭海龍王號約30分鐘抵南滬港,雖然過去我常到澎湖,但這是我第三次到七美嶼,除七美人塚、七美燈塔及雙心石滬外,其餘印象並不深刻。七美常住人口2,000 人,戶籍有3,000人,鄉內有小學及國中。對大部分公務員而言,特別是警察及消防局人員,此地基本上可能無事可做,又有離島加級,真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如此的環境應該會吸引一群生態愛好者來此工作。全島只有一家全家超商(今年7月8日開幕),位在港口邊,貨品種類不多,我們也在此消費,特別是離開馬公本島後,久違的咖啡香更屬難得。而全家超商及中油加油站是全鄉唯一有使用統一發票的店家。吳府宮為全鄉最大的廟宇,主祀神吳必立將軍,旁為七美最大的潮間帶,為七美人退潮時撿螺貝的場所。
七美因物資缺乏,地廣人稀,畜牧相當普遍。島上牛、羊、雞及鴨都採自然放牧啃食野草。土雞蛋及羊肉為其特產,羊肉也外銷至岡山。15公里長的環島公路,草地上偶見小雲雀跳躍,沿途有相當多山羊,也巧遇羊群過馬路,此外,也發現八哥站立在羊背上的情景,因此這條環島公路又有”羊金公路”之稱。村落房舍的界線以咕咾石砌成圍牆,家家戶戶晒乾象魚(臭肚)儲存,與其他小島相同,村村有活動中心。我不知在西濱海岸處為何需有成排的消波塊環繞?當年此地曾設計一座快艇港口,但因沒考慮潮汐問題,建好不能使用,現今改為鄉內游泳池,實在相當諷刺。
銀合歡自日治時代引進後,成為七美嶼分布最廣的植物;瑪纓丹由候鳥帶進,成為本地常見植物,而南洋杉、薊、倒地鈴(燈籠草)、林投也到處可見。七美鄉的水產業由於水質良好,因此養殖業發達,特別是珍珠九孔及翡翠九孔最具代表性。但當日我們騎機車環島至九孔生態園區,整個園區幾乎沒在運作,據說九孔養殖得病所致。農產品以花生、地瓜及玉米為主,火龍果在村落附近有多人種植,且以鋁鐵架支撐。石花凍(像愛玉)及風茹草也是此地的產品,到處有販賣。
七美水庫是此地唯一的水庫,供應全島。當日路過,看見水庫有水,但全島仍靠深水井的水。水庫旁是許多水鳥的棲息地,也是一處賞鳥的好景點。濕盟過去專職文珍帶女兒及親戚一同前來七美,在她的帶領下,我們至望夫石旁的潮間帶做夜間觀察,馬糞海膽、陽隧足、盪海參、海兔、蝦虎及一些不知名的海洋生物到處可見,但文珍說此地的生態與過去她在此工作時,差異很大。杜繼玲小姐與其他夥伴有去浮潛,但她認為此地浮潛的視覺,沒想像的好,海底生物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多。
南嶼城(陳家古堡)位於七美鄉南港村,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及黑石堆砌而成,城門以拱門造型,有羅馬競技場的風格,在此地的建築中頗為特殊。城堡是二百多年前陳氏家族自望安遷居到此,由於風水問題在祖厝四周建起城牆,內有表演場,堡內花木扶疏,可遙想當年盛況。目前堡內整體零亂,若能稍加整理,將更具意義。當日親臨,巧遇陳家後代。未來澎管處將把此處整修為民宿,讓城堡恢復往日光采,值得期待。七美人塚的歷史故事,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侵犯造成七位美人投井自殺,堅貞守節的情操令人動容。墓旁的樹木開著黃色小花,但沒有果實,甚為少見。
石滬在澎湖縣有幾百口,以吉貝島最多,形成石滬群。七美只有一口”雙心石滬”,其造型優美常為報章媒體做為推銷澎湖之廣告。澎湖的石滬是由玄武岩及咕咾石在潮間帶堆砌而成。漲潮時魚蝦隨水流方向進入石滬深處,退潮時魚蝦被困在石滬內,先民可輕易利用此智慧補魚。我們在不同的時辰來此,第一天下午滿潮,駐足在頂上,藍天白雲石滬的輪廓清晰可見;第二天早晨適逢退潮,順著路走進石滬旁,濕滑的玄武岩,寸步難行。小台灣位於雙心石滬附近,為一座天然海蝕平台,由觀景點往下看,輪廓與台灣島嶼的形態相似,因此又有”小台灣”之稱。七美嶼燈塔(南滬燈塔)剛好在環島公路旁,周遭沒有空曠腹地,因此感覺並沒有澎湖其它燈塔的雄偉及壯觀,燈塔建於1937年,高8.3公尺,1989整建後,塔光可達19海浬,對於船隻航行,扮演極重要角色。
雜聞
穿著 八月酷熱的天氣,我第一次戴著頭、頸及臉頰合為一體的帽子,只露出雙眼,類似採茶姑娘。此外,為了怕穿長袖太熱,也備妥防紫外線謢套,只露出手指。因此,五天的澎湖行,我沒因酷熱的天候而變黑。多數同仁的穿著與我類似,唯獨杜繼玲小姐,喜歡曬太陽,不怕黑。回來後,公司同仁認為她變了一個人似的。
住宿 望安:夜宿岩川度假中心,成排的小木屋,規模不小,房內有冷氣,但浴室簡陋隔音差,電視收訊不良,於是我們早早就寢。由於這裡是外島,居住品質早有心理準備,因此也沒聽到太多怨言。夜晚我們無法看清周遭環境,早晨發現民宿附近全是魚塭,而民宿主建築的樑柱也騰空建在濕地上。七美:夜宿德奇海景民宿,位在碼頭附近,房內乾淨但空間不大,302房面海,可遠眺貓嶼。民宿不提供早餐,只能享用”全家”早點。馬公: 夜宿中華電信招待所,位在市中心,房間大,且乾淨,有提供簡易早餐,價格合理。四月及八月我都在此住宿,未來再到澎湖時,也以此招待所為首選。
結語
能與一群好友共遊澎湖確實難得,五天四夜的澎湖行,扣除掉兩天的賞鷗活動,只能利用三天時間走訪眾多景點。雖然此行由我發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協調,皆由吳麗英老師負責。也感謝林老師夫婦及旅行社劉先生的鼎力協助,讓我們有一次不一樣的澎湖之旅。很多好友是第一次到澎湖,若有來過,也僅止於本島,對望安及七美離島更難有深入之旅,我相信對這群人而言,將會是一次難忘的回憶。雖然我來澎湖多次,每次來也都能學到新鮮事,這些世界級的景觀生態及特有的風俗民情,都值得一遊再遊。林老師答應我,未來若有離島行及特殊風俗民情的活動時,會知會我,屆時將再來享受澎湖美景。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二十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