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難得的高山小火車之旅

記憶中搭高山小火車至阿里山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最近幾年雖然我每年會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幾次,但每次大都自行開車上山,也少在園區過夜。由於高山小火車在幾年前有人為疏失造成17人死亡之事故,以及最近媒體報導小火車有維修不良的問題,讓我擔心此次的文化生態之旅是否真能成行。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是第一次搭高山小火車,許多同仁及小孩流露出興奮之情;但對我這搭過高山小火車的人而言,興奮期待的是能由鐵道專家蘇昭旭老師導覽,深入了解高山小火車的文化歷史背景。另外,久別的阿里山日出,還能看到煤山雀及其餵雛的情形,讓內人與我更覺得不虛此行。

五月23日晨由永康火車站搭莒光號至嘉義與其他70位同仁會合後,轉搭10:00阿里山小火車上山。蘇老師在車內拿著”會觸電的”麥克風開始解說;從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及智利安起斯山鐵路並列世界三大高山鐵路談起,對阿里山高山小火車的來龍去脈作完整說明。小火車在1912年正式通車,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站至2216公尺阿里山站,全程71.4公里,四小時的車行時間,路經47個隧道,有17個車站。除奮起湖站外,我對樟腦寮站與水社寮站印象較為深刻,希望未來能專程來獨立山古道健行及了解此地的蝙蝠生態。火車由低海拔鄉野風光穿越熱帶林、暖帶林及溫帶林,我們可以感受平地至高山的林相變化。

小火車的軌距只有762 mm (五分車),速度慢,沿著民家後院慢慢駛出。路經市區平交道時,竟然平交道柵欄沒放下,還好司機警覺猛按喇叭。從車廂內往窗外看到卡車剛通過的驚險景象,可以想像當時司機的壓力。小火車在獨立山為了克服地形因素,有三次螺旋迴旋環繞,第四次則以8字型駛離,很特別的一種體驗。火車在奮起湖站停留,有同仁利用短暫的空檔至老街逛一圈,中餐食用著名的奮起湖便當及愛玉甜點後,火車繼續前進。在第一分道、第二分道、神木站,又受限於地形地貌,火車時而前進時而倒退,以Z字型前進,因此又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乘車中令人難忘的是,在樟腦寮二號隧道前走山,鐵路軌道掏空,火車中斷,我們必須下車走500公尺到另一端坐接駁火車。因此,我們每個人必須提著大小行李走15分鐘的古道小路,上坡下坡,加上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而回程時,火車在行駛路上遇到大雨,服務人員忙著發雨衣,也敦促每個人下車前要穿好雨衣。我們坐在第五節車廂,火車剛好停在山洞內,因此必須走到第二節車廂才能下車,還好下車時沒有雨,讓大家鬆口氣。但悶熱不透氣的塑膠雨衣,讓許多人在行走中又急忙脫下。這種搭小火車的方式:走山路、提行李、流汗、穿雨衣,將成為大家特殊的記憶。火車在行進中最辛苦的莫過於車內宏都公司的服務人員,由於社會大眾對於高山小火車安全的疑慮,他們在車廂內來回不停的走動,不時叮嚀大人及小孩,每到一站,也不時提醒遊客拍照的安全。

火車於14:30抵阿里山時,溫度17度,在導覽解說員林淑娟小姐的帶領下,沿途看到射干菖蒲、毛地黃、海芋及杜鵑花都正盛開,與三月中櫻花季時所看到的完全不同。由於時間有限,雲月與我自行脫隊,直接到沼平車站與梅園賞鳥。沼平車站前有成串的多花紫藤(白色的花串)正盛開,青背山雀、紋翼畫眉、朱雀(♀♂)、紅尾鶲、藪鳥、白耳畫眉、栗背林鴝(阿里山鴝)、冠羽畫眉、多隻橿鳥(松鴉)、金翼白眉、黃腹琉璃♂等也都在附近找到。另外,讓我們最興奮的是在梅園看到煤山雀以及牠在餵雛鳥的鏡頭。看著牠在誘敵(人類)的情景,讓我不得不佩服自然界生物的巧思與智慧。我們一點敵意也沒有,只是靜靜的站在原地,觀察牠們的一舉一動。而我們另外又從高峰大飯店住房窗外,看到黃腹琉璃,聽到牠們的叫聲,又是另一種享受。倒是羨慕眼尖的盈霖一家,在夜晚竟有機會看到白面鼯鼠。

清晨3:00起床,外面溫度15度,似乎沒想像中的冷,雲月未帶禦寒衣服,最後還是決定上路。買杯拿鐵後,趕搭3:40往祝山的小火車,站內早已擠滿了賞日出的人潮。一走出祝山站(海拔2500公尺),服務人員指示往觀景台或站前賞日出的行進方向。剛開始我還認為是森林遊樂區所提供的服務,後來才知是販賣區的商店老闆在搶客人、搶商機。祝山車站前及觀景台周遭環境整理得相當乾淨,化妝室也達一定水準。在觀景台上賞日出的人數比站前賞日出的人數為多,呂秀蓮前副總統也出現在觀景台前,雲月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她握手及拍照。清晨四點多,天空曙光出現,但離太陽出來仍有段時間,阿里山中山村的陳源隆村長站在廣場階梯上說明太陽上升的時間及方向,並推銷阿里山及玉山的農產品。五點陽光乍露,所有的人都等著太陽升起。5:23太陽準時竄出,引起了一陣騷動,連我對太陽升起的那一霎那,也帶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高山文化生態之旅,雖然乘車時間稍長,而中間又要自己提著行李接駁,但能坐到古董級的小火車、有專人解說、身歷奇境欣賞田野及高山風光、親身體驗螺旋迴旋環繞及Z字型的火車行進,實在難能可貴。就如蘇老師所言”乘坐高山小火車的意義是在過程而非結果”,我也相當認同。 蔡素雲總幹事是此次活動中最辛苦的一位,從事前的準備、聯絡及行程規畫,忙裡忙外的,深怕有所遺漏。最後還要感謝李盈霖理事長的理念,有他的支持也才能有如此好品質的生態之旅,也因為他的體貼,我們每一戶也才有一本蘇老師熱騰騰剛問世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傳奇”一書。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濕地雜誌第75期

註: 八八水災重創整個南台灣,不僅阿里山公路中斷,高山鐵路也再度中斷。公路可能很快就會修復,但阿里山高山鐵路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