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閩台第十一次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有感

繼去年成功的在台南成大舉辦第十屆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後,今年輪到在福建省寧德市舉辦。兩天一夜的學術會議,吸引好幾百位醫檢人員到場聆聽。過程中,我除對台灣專家談檢驗的經營管理有深刻印象外,更對大陸兩位專家從臨床到基礎在豬鏈球菌的研究,以及找到單株抗體用於漢他病毒的診斷及治療,深感佩服。此外,吳進興理事長透過惜別晚宴與陳秋立衛生廳長口頭溝通,討論兩岸醫檢人員互訪、台灣醫檢師證照採認及在大陸設置實驗室的可行性。若這些問題能獲得雙方共識,落實執行,將開啟兩岸醫學檢驗新的旅程碑。

台灣代表一行十八人一大早分別由台北、台中、高雄出發,經由金門小三通至泉州石井港,再轉動鐵至寧德市。我很驚訝,這短短的距離,經由等車、等機及等船,不論從台灣何地出發,抵達目的地的時間都要12小時以上。由於抵泉州石井港時間尚早,我們安排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後,再搭動鐵至寧德市。

寧德市華爾道夫世鴻大酒店的會議廳是本次大會的場地,開幕儀式是大陸召開學術會議的重頭戲,會中邀請相關首長致詞,儀式時間過於籠長,影響後續學術會議的進行。開幕式後的團體照,為了找一處適當場地,需大費周章走一小段路。在台灣,大概有許多人可能因此缺了拍紀念照的興緻。

本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共有24篇論文摘要及四篇口頭報告。許多的論文來自奇美柳營醫院,意外的是,有位團員據說是台灣團中第一位繳交摘要者,但來此後,竟發現她的摘要未在大會的手冊,讓她相當著急,還好發現,經過協調,趕緊補登,以利返台後的銷假。台灣有三位主管主要談實驗室的經營管理及檢驗制度,他們以多年的臨床經驗,成功的縮短檢驗流程、節省人力及物力,我相信他們的演講,對於大陸實驗室的經營管理將有所助益。我的口頭報告,主要在強調南台灣化膿性鏈球菌,過去十幾年來的流行病學emm 分型及紅黴素抗藥分析。

大陸講者中我對唐家琪教授的報告甚感興趣,他從江蘇及四川爆發豬鏈球菌感染的病患中分離細菌,並針對此菌的致病因子,以一系列的研究呈現,並提出診斷、治療及預防方法,對於大陸在此疾病的防疫有重要貢獻,也因而獲得國家獎項。此外,徐志凱教授發表他如何找到對抗漢他病毒的單株抗體,並以此抗體成功應用於臨床診斷及治療,以對抗漢他病毒感染的腎綜合症出血熱,其成果也值得肯定。

會議第一天下午,大會安排參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及寧德市立醫院的行程,大夥由於出發較晚,加上往閩東醫院的路途遙遠,聽完簡報,快速參觀後,趕至寧德市立醫院。當日吳憲政主任與我因參與演講,沒有一起前往閩東醫院。原本預計四點車子會回來接我們去參觀寧德醫院,沒想到近六點半時,寧德市立醫院檢驗科主任才迅速至晚宴門口帶我們前往醫院。然而晚宴原訂在六點半舉行,我們這群貴賓竟然才要去參觀第二家醫院,來去匆匆,可想而知晚宴必定延遲,凸顯出主辦單位辦事不夠周延。參觀兩家醫院所需要的時間及路程應可事先評估,還是他們對時間的觀念一向是如此?

會場選在華爾道夫世鴻大酒店(寧德市東僑開發區湖濱北路3號)不知適當否?酒店位在新的重劃區內,尚未全部完工,周遭荒涼,離鬧區有一段距離,對外地人士出入並不方便,只能靠汽車代步。酒店內有可容納數百人的大會議廳,許多裝備並不齊全,如會場中並無大銀幕設施,只以兩小銀幕顯示,顯然此會議廳並不適合一般學術會議的進行。場外有多家廠商展示,也因為地處偏僻,多數人沒有外出,選擇在酒店內用餐,但主辦單位對於用餐人數的控管不精確,因此第一天中午用餐,短缺近十桌,讓主辦單位疲於溝通,對酒店的應變能力及行政管理有所抱怨。

最後一晚的惜別晚宴在福州市世紀大飯店舉行,廳長陳秋立親自接待。寬大的晚宴會場,40人的橢圓形大桌是我笫一次看到,各個貴賓的座席早已設定,相當有氣派。廳長兩側分別是吳理事長及郭明坤秘書長,方便交談。晚宴中,吳理事長針對兩岸在醫檢人員的互訪、證照的採認及檢驗所的設置規劃與廳長做溝通。我坐在阮秘書長旁,偶而與他閒話家常。會場中呂振富主任與大陸幾位代表相當熟識,穿梭會場,介紹台灣團員給大陸代表。晚宴的氣氛融洽,最後以團體合照後結束。

兩岸交流的熱情總是在飯後才開始,阮秘書長提議大家去唱卡拉OK解放,我在不得不之下,也隨大家去。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進入卡拉OK店,包廂一間又一間小小空間,飲料、點心、水果樣樣皆備,但若有人抽菸,一定會許多人難以忍受。在一處不很明亮的空間內,對於喜歡唱跳的朋友,總是如魚得水,盡情奔放,但對我卻如坐冷板凳,不很自在,於是拿起iPhone寫下感受。還好後來主但單位主動問我是否要回旅館休息,而結束我一天的活動。

禮尚往來在華人社會是正常的,但若禮數過多,也可能造成困擾。此次會議,原先我想只有兩家參觀醫院的禮物及大會紀念品,我將其分解,放在旅行箱。沒想到在福州市最後一晚,一個個禮物接踵而來,原來的旅行箱不夠擺放,阮秘書長相當貼心,幫每個人準備一個手提置物袋,來收容所有禮品。我想,明年當他們來台灣時,我們是否也能讓他們每位都滿載而歸呢?回程至廈門,張忠英主任率主管在出口處迎接,至牛頭山狀元樓享用午餐,並欣賞海凔大橋後,結束整個行程。

總之,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福建閩台學術會議, 兩次的感想雷同,主辦單位愛排場,但對”人”的部分不夠尊重;對於事情的安排,不夠周延;對於時間無觀念。很多事情不到最後,不會定案,縱使定案,仍有所變數,這就是大陸! 2012將在高雄圓山飯店舉辦,蘭光坪理事長答應承接,我相信以他豐富的人脈及經驗,一定能展現台灣人做事的風格及效率。但我更期許未來的一年,台閩醫檢會務的交流能有實質性的突破,開啟兩岸醫檢會務新紀元,如此,才不會辜負過去十多年來的努力。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二十三日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與新鮮人在墾丁賞鷹看生態

有別於過去幾年,總是與一群熟悉的人到滿州賞灰面鵟鷹(山後鳥、南路鷹),此次除有八位來自台北的新鮮人外,也有多位來自成醫及過去很少參加濕盟活動的新鮮人。天氣並不穩定,氣象預測全台有雨,出發前一晚,台南仍下著雨,讓我對此次的賞鷹之旅,有點焦慮。一群30人分乘八輛車,帶著朝聖的心情前往,當成群的灰面鵟鷹在天空出現,各個眉開眼笑,我稍微釋懷。夜晚的社頂觀蟲、毒蛇龜殼花、寵物般的青蛇、林投葉上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讓我對觀蟲的充實,感到滿意;而了解瓊麻在恆春發展的興衰及石板屋遺址在排灣族文化的角色,有一股懷舊的情感,讓我對先人在這塊土地所努力過的痕跡,感到無比驕傲。以下簡述我在賞鷹、觀蟲、瓊麻及石板屋的觀察心得。

賞鷹
比起往年至滿州里德橋賞鷹,今年賞鳥的人潮沒有我預期的多,領隊很快的在一處空地找到觀察點,八輛車定位後,透過望遠鏡找到灰面鵟鷹在天空盤旋,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是第一次看到,很興奮。我驚訝台北來的朋友也為此趟賞鷹之旅,添購望眼鏡,只是猛禽飛行的高度高,因此不易看清灰面鵟鷹。領隊雖迅速架起兩隻單筒望眼鏡,但灰面鵟鷹在空中飛翔,並不容易對焦;我拿著鳥書圖鑑,解釋給多位同仁,如何認識灰面鵟鷹。空地旁有幾隻水牛在吃草,牛背鷺在旁等待蟲蟲上勾,也成為我們拍照及觀察的對象。

我們站的空地三面環山,可以環顧不同方向的灰面鵟鷹,短短一個多小時,在山頭雲層處,整群灰面鵟鷹不時的形成鷹柱,時而低空飛行,時而盤旋而上,每個人的視野也隨灰面鵟鷹的方向而移動。但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從里德橋往港口村的線道,有數百隻灰面鵟鷹在低空盤旋,準備降落,車隊迅速停於路旁,以肉眼觀察灰面鵟鷹線條及斑紋清晰可見。取出相機,短短幾分鐘連拍數十張精彩照片,這是我多年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到灰面鵟鷹,我對這群新鮮人為我們帶來的好運氣,感到高興,也認為此趟賞鷹之旅,已值回票價。

雨不停的下,加上雲層厚,第二天早晨取消至社頂凌霄庭看灰面鵟鷹出海的盛況。改至遊客中心看實體猛禽標本,欣賞灰面鵟鷹的繁殖、育雛及千里南飛的影片,讓我對此猛禽在自然界中有一股憐憫及莫名奇妙的感動。特別是從繁殖地的日本及中國大陸兩條路線出發,經過艱辛的旅程集結於滿州,停留在雜木林及椰子樹過夜休息,等待適當天候,再往南飛至南洋地區渡冬。但在台灣這短暫的停留,也常為了躲避獵人的槍殺,充滿驚恐,我不知逃過一劫的灰面鵟鷹如何看待居住在這島嶼的人類呢?

夜間觀察
在墾丁可以做夜間觀察的地點很多,過去濕盟的志工總是喜歡到港口村看數以百隻螃蟹、香蕉灣看陸蟹過馬路、社頂公園看蟲及後壁湖潮間帶欣賞海洋生物,偶而也會到龍磐公園觀星。此次,是第一次濕盟委託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的志工,帶入社頂公園內做解說。

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在無夜光的晚上,透過手電筒的照射,在苦楝樹洞內發現4隻黑眶蟾蜍疊在一起,眼尖的濕盟專職朱宏達也發現少見的史丹吉氏蠍虎。隨著步道前進,導覽員潘月妹小姐解說長枝竹、毛柿(黑檀)、過山香(原住民香水)、墨水樹、螳螂的卵鞘、玉帶鳳蝶的食草、黃裳鳳蝶的蛹及梅花鹿在樹幹所留下的磨痕。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夜間開花的棋盤腳花,果實像肉粽似的,很特殊;隔天早晨我們至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時,草地上有許多凋謝的花朵,雖然我們在不同地點看到,但可以確認棋盤腳花的特性。由於棋盤腳在夜間開花,而海岸邊又是蘭嶼達悟族人的墓地所在,因此又有「魔鬼樹」之稱。

此次夜間觀察,因濕度不夠,我們並沒有看到螢光蕈的出現。但最讓我興奮的是能在樹下看到劇毒的龜殼花,及騎在林投葉片上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此種昆蟲的顏色與林投葉一致,因此又有「林投馬」之稱。若非有經驗的導覽員指出,一般人恐難察覺。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為國家二級珍貴稀有保育動物,屬於孤雌生殖,遇驚嚇,會射出白色液體。而烏頭翁在欖仁樹上睡覺,像鴕鳥心態,頭藏匿在翅膀中,身體暴露在外的習性,若非我們毫無敵意,否則又將成為祭品。

我對於墾丁國家公園培訓當地居民做為導覽員,讓他們能以收費解說方式,促進就業,並繁榮地方的方式相當肯定。以他們對自己生活環境的熟悉,各個講解起來如數家珍,內容豐富。若能落實以社頂社區所組成的導覽員,加上餐館及民宿的結合,相信以墾丁的知名度,絕對可為當地帶來可觀的觀光收益,這也是值得其他國家公園學習的模式。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恆春因地形多丘陵,夏季炎熱,冬季落山風,土壤相當貧瘠,因此一般作物不易栽植,瓊麻、洋蔥及港口茶是此地重要的農產品又稱為恆春三寶。由於天候因素,我們臨時安排參觀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曾來過墾丁,但可能只有少數人曾經入內參觀。展示區,佔地14公頃,設有日據時代的廠房、水池、拉麻台等遺址,還有現代化的採纖機、曬麻場、展示館等,當天因下雨及時間關係,我們並沒有全程繞完。短短的20分鐘影片,讓我了解瓊麻的興衰及令人心酸的一面。

瓊麻是1908年自墨西哥引進後,由於當地氣候特殊,所產瓊麻堅韌優良,經加工抽取纖維作成纜繩,品質極佳,成為國內外纜繩的重鎮之一,也帶動地方的繁榮。後因石化工業興起,人造纖維做成的尼龍繩取代瓊麻繩,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目前只剩關山廠。在極盛時期,農民種植面積高達一萬公頃,大量砍伐恆春墾丁一帶的熱帶雨林,因此又有「雨林殺手」之稱。此外,大量纖維殘渣對生態環境的汙染,絕非當時農民可以想像;而麻農為了抽取麻絲,也常造成手部意外,必須面對截肢的惡夢,這種為生活、為經濟繁榮所付出的代價,應讓後人了解。

牡丹鄉石板屋遺址
位在牡丹鄉石門村南邊山林間的Cacevakan遺址,佔地1.5公頃,海拔約六百公尺。據報此遺址約有六百年,是目前南台灣最古老的部落。Cacevakan為「切割石板」之意。從步道走進熱帶雨林的遺址約20分鐘,以石板堆疊成為家屋的背牆及側牆,歷歷在目。解說牌敘述遺址內的石板屋,計有頭目家屋1座,其面積約100平方公尺,屋前有石板鋪設之平台;一般家屋約有22座,每座佔地面積約50平方公尺。排灣族之傳統習俗為室內葬,先人以「曲肢蹲葬」的方式埋葬於家屋內,祈求祖先可以永遠守護家屋。雖然這只是遺址,我懷著敬畏與感恩的心,體會排灣族人如何利用恒春半島的砂岩地質,作為建築材料,以及在沒有工具的年代,如何藉助神力,沿石頭節理敲打切割石板,祈求平安的意境。這是我第一次的造訪,能了解排灣族祖先,在這片土地上所孕育的文化,相當值得。

雜聞軼事
此次有許多全家一起出遊者及許多夫妻檔參加,讓人羨慕的是成醫好友,在大石頭上真情表白的那一刻,內人也追問我是否可以寫出同樣字眼呢?我無言以對。整個行程雖也發生狀況,但都能一一排除,特別是成醫朋友,第一天在第一個景點時,汽車遭低矮樹枝勾住,造成汽車前檔板脫落,卡住車輪,幸好有童軍繩及束帶固定,之後一路順暢,平安駛回台南。還有台北朋友熱情的支持,在沒有找到可以過夜的旅館下,預約露營地,沒想到夜晚大雨造成帳篷漏水,無法闔眼的窘境,我相信對這群朋友而言,更是一次難忘的回憶。而住通海旅館,因臨近墾丁大街,有多人抽空閒逛,這在濕盟的活動中是少有的安排。

結語
雖然我每年都在墾丁賞鷹、看生態,但每次總是有不一樣的感觸。此次以賞鷹、觀蟲、看石板屋與過去的賞鷹、看螃蟹及潮間帶不同。目睹新鮮人親眼看到落鷹及昆蟲的喜悅,感染了同行者,也是種可遇不可求的機遇。謝謝這群新鮮人為我們帶來的好運氣,也希望這種自然美感的宴饗,能啟發我們與大自然做朋友,改善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十一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濕地第83期

PS. 回來後,媒體報導「國慶鳥躲雨,慘遭射殺」的新聞,令人心痛。恆春半島陰雨綿綿,大批國慶鳥無法南遷,停留滿州里德山區,遭三名獵鷹人以紅外線鋼珠槍,獵殺十二隻保育類灰面鵟鷹,八死四傷,準備販賣以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實在不應該 (自由時報100.10.11)。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滿洲里德橋寶安宮--欣賞落鷹的最佳地點

墾丁灰面鷲的起鷹與落鷹是我每年例行的生態活動之一,因此每到十月十日前後,我都會邀濕盟資深義工來帶隊。印象中李榮祥帶領多次、李進榮、王惟加、劉建福及李育維等多位義工也帶過賞鷹活動。過去多年來舉瓣此活動,大都以兩天一夜的方式進行,除賞鷹外,也會安排看植物,夜晚的螃蟹、昆蟲及潮間帶的海洋生態,因此每次辦墾丁賞鷹活動都讓參加者得到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年八八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加上後續的芭瑪颱風雖沒進入台灣,但天候的異常卻使得大量過境鳥會滯留在恆春半島上,我也期待著會有此際遇,因此私底下找幾位朋友共同前往。雖然當日在涵碧亭我們沒看到灰面鷲群起飛翔的畫面,但能在南台山寶安宮前欣賞相當多群灰面鷲降落的景象,也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十日清晨我與同行者相約三點二十分在二高關廟休息區見面,其中有多位新人第一次參加,憲政與攝影界前輩陳祥賡老師夫婦、巧維帶兩位小孩及侑之苑6人、我與雲月也帶了兩位新朋友--吳迪及小孩乾媽共16人分四台車直駛墾丁社頂公園。往年社頂公園一到賞鷹期,時常人滿為患及沿線一車難停的情形,今年已不見,我在擔心是否今年來晚了,否則怎麼沒有看到遊覽車或小轎車? 五點五十分我們抵社頂公園涵碧亭,也驚訝竟然無人在亭上賞鷹,但看另一座凌霄亭上,有多人在亭內,才讓我對今日的賞鳥活動較具信心。天空的雲層有點厚,站在涵碧亭上可俯瞰整個海岸線,鵝鑾鼻燈塔清晰可見,太平洋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可輕易的指出來。當日風有點大,在一個多小時的觀察中,我們看到多隻灰面鷲翱翔在空中,但並沒有整群起飛的場面,紅隼也看到一隻,讓我有些失望。但這不就是賞鳥者常遭遇的情形嗎? 然在下山的路上,看到許多記錄鳥的攝影家,聚集在轉角開闊處,一台一台大砲的架設,場面相當壯觀,希望他們運氣比我們好。

早餐後,在龍鑾潭南岸停車場賞鳥區觀察,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的水鴨,只有少數的小水鴨、琵嘴鴨及澤鳧,但湖面及草叢聚集許多白鷺鷥,其中有許多大中白鷺,ㄧ隻不知名的鷹飛近白鷺鷥群時,群體驚嚇起飛的鏡頭,很多同行伙伴瞬間拍下了這美麗的畫面。此外,紅尾伯勞,烏頭翁也停在枝頭上讓我們觀察。但過去每次來都會在草澤中看到的紫鷺,今日卻沒出現。由於龍鑾潭自然中心目前正在整修,我們不能入內參觀,只能在賞鳥牆附近觀察湖邊生態,沿著自然中心的小徑,兩旁種植著許多過山香及山枇杷,在中心旁則可以看到許多雞屎藤的花正盛開著。

下午賞落鷹是此行所期待的重點,而滿州鄉里德橋又是最著名賞落鷹的景點。我們沿著恆春經初火抵滿洲里德橋,過去幾年我們都在山腳下找個空曠地停車,每個人抬頭仰望天空來觀察落鷹的降落,一二個小時的站立或仰望,格外辛苦。今年由於車數少,於是我們順著鄉間小路抵寶安宮。南台山寶安宮位在半山上,由鐵皮屋所搭建的廟宇規模不大,但前有寬大的廣場,可以俯瞰整個里德山區,背後的南台山陵線清楚,因此寶安宮的視野瞭闊,可以360度觀察落鷹,因此是賞鷹的最佳地點。宮前種有樹木可以泡茶、乘涼及遮蔭,並設有石板座椅,由於我們一點半抵達,除寺廟工作人員外,並無其它賞鳥團體,因此,巧維及幼稚園老師也能躺在平板的石頭上小舔片刻,其餘人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憲政也架起大砲,準備照幾張漂亮的灰面鷲。更重要的是此地有洗手間提供,可以紓解憋尿的辛苦。在四點離開前,我們看到多群灰面鷲在山頭找尋降落地點,也在空中看到許多鷹柱,並看到多隻灰面鷲俯衝而來的景象,實在讓每個人大呼過癮。事實上,此地點也陸續吸引著許多賞鳥者過來,大砲一台一台的架起,摩托車隊也都來此觀鷹,我認為寶安宮應是里德橋山區最好的賞鷹點。

總之,今年我們只純為賞鷹而來,雖不若往年看多種不同的生態,但今年與往年最大不同的是我們除看到更多的落鷹外,幸運的是不必站著,也不用怕曬到太陽,更不用擔心憋尿的痛苦,因為我們已找到一個最佳的賞鷹點,未來我們還要再來。另外,讓我驚訝的是侑之苑的老師們,今年的確有備而來,每人人手一隻望遠鏡,與去年大大不同。閒聊中他們告知已安排多處濕地之旅的教學活動,讓我相當高興,因為我們辦的活動能得到老師們的認同,進而推廣,這不就是濕盟的宗旨之一嗎?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新的生力軍投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註: 10月11日下午自由時報的即時新聞報導”灰面鷲悲歌!警逮獵39鷹嫌犯”
看到此則新聞,讓我相當感傷,這麼多年的呼籲仍然有人願意冒險,然到這是灰面鷲的宿命嗎?我不以為然。


吳俊忠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十二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濕地第78期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風雨中的宜蘭行:無尾港知性之旅

原本一次精心規畫的雙連埤生態之旅,在出發前10分鐘突被告知,台9甲道路因奈格颱風外圍環流的大雨而中斷,行程因此被迫更改至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因禍得福,雖然過去我也曾來此賞鳥,但沒能像此次對無尾港的人文、教育及生態有這麼深入的認識。岳明國小成功的營造永續生活教育體驗基地、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內的花嘴鴨及自然湧泉、社區內的五營兵將及石板屋的文化,都讓我留下印象深刻,也對此地的學子能在優質的自然學習環境中成長,相當羨慕。雨不停的下,並沒有澆熄同行者參與的熱誠,這個意外的深度文化及生態體驗,對每一位參與者都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晨七點十分,濕盟邱彩綢小姐與我準時抵達必帝公司門口,三輛中巴早已在門口等待,多位貴賓也已抵達,天空下著小雨,偶而還出個小太陽,大家期待著此次的生態之旅。但沒多久,當我與其他朋友閒聊時,必帝Margaret經理突然走近,告知通往雙連埤的公路中斷,頓時大家也不知所措。我隨即聯絡濕盟宜蘭分會的邱錦和老師,告知路況,並立即更改地點。幾次連繫後,確認此次參訪地點改到無尾港的岳明國小。雖然大部份的人對此地相當陌生,但經由邱老師的全程解說後,獲得相當多寶貴的知識。以下簡述此次在岳明國小、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及無尾港社區的所見所聞。

岳明國小
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內,國小在民國48年設校,今年慶祝建校52年,由於社區人口外流嚴重,目前學生人數不到60人,但因學校小又具特色,因此也是全國知名的生態小學。校門口懸掛多隻木刻綠頭鴨造型,迎風搖曳,顯然是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校園佈告欄張貼著如何利用自然淨化水循環系統,將廚房洗菜水、雨水和洗手台的排水集中到生態池,經由生¬態淨化功能,將水再利用。此外,校內也有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環保綠廁所及永續自然建築概念教室,這些都是岳明邁向永續環境教育的做法,透過參與式的學習,讓學生可以深刻認識生態及節能減碳的真正意義。

永續自然建築概念教室位在操場的一角,採在地石材,透過師生、社區及志工的參與共同搭建完成,有廚房、堆肥場、工具間及乾式廁所,利用廚餘堆肥,製作有機肥料,種植蔬果及菜瓜露營棚架,一切是那麼得自然。而由志工堆砌成水鴨造型的烤窯,嘴中還咬著魚,栩栩如生的模樣,令人叫絕。邱老師敘述無尾港有一個「阿甲枝」的故事,來描述人與水鴨的互動及靈性關係。一對老夫妻在田裡撿到一隻受傷的水鴨,阿嬤將其命名為「阿甲枝」,康復後,會在當地玩耍,每當吃飯時,阿嬤會呼叫「阿甲枝」。隔年春天「阿甲枝」與其他雁鴨北返故鄉,當秋冬時分,陣陣雁鴨再度返回無尾港時,阿嬤對著天空呼叫「阿甲枝」,沒想到竟然有一隻鴨子會回到阿嬤身旁,村裡嘖嘖稱奇,以此傳為佳話。

當天的重頭戲是以此烤窯烘培點心,志工以熟練的技巧,燃燒木頭,控制烤窯溫度,烘培出的pizza比外面所賣的味道及脆性更佳,其中我對香蕉及芒果pizza的口感尤為喜愛。雖然此時我們剛用完午餐不久,但多位朋友與我一樣,每出爐一種,就品嘗一種,欲罷不能,又有冰啤酒助興,的確是不同的享受。此外,筊白荀、洋蔥蘑菇、蕃薯等透過烤窯也具其獨特風味。以水社柳做炭筆及蓴菜酵素當養顏美容的飲料,對許多人一定相當新鮮;而走完一趟雨中行,能有一碗熱騰騰的冬瓜湯在手,更具溫馨。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無尾港原為新城溪出海口(武荖坑溪),1968年因娜定颱風大水沖積,導致河道水域逐年縮減,出海口淤塞,水流無法排洩,形成一個沒口河,故名「無尾港」。在1980年代中期,台電計劃在無尾港地區興建火力電廠,因當地居民長達10年強力反對高污染的工業進駐,才有機會保留。

無尾港濕地是一處自然沼澤濕地,佔地約102公頃,含有豐富的資源,提供鳥類的棲息及食物來源,因此每年秋冬季,候鳥總是選擇在此停留。宜蘭縣政府於1993年將此地公告為全國第一個水鳥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內地形景觀有沙地、林地、草生地、濕生地、河川及湖泊,因此動植物相極為豐富。依據網路資料顯示,保護區內的鳥類超過35科170種、蜻蜓32種以上、蝴蝶60種、螃蟹10幾種,其他水生植物亦相當豐富。

當天我們沿著學校旁的自然步道走訪,規劃完善,走起來輕鬆愉快。步道上有多處由錢鼠掘洞後形成的小土堆,區內有多處湧泉,路經小池也看到冒著泡泡的冷泉,相當特殊。林地是保護區內面積最廣的景觀,但原生闊葉林少見,雜木林及防風林又以木麻黃、黃槿、苦楝、血桐、林投和小葉桑為優勢物種;而草生地因海岸侵蝕,逐漸演化為沙地,林投及馬纓丹為大宗,但月桃、象草、加拿大蓬、濱豇豆、霍香薊、鬼針草、白茅、鼠尾粟等地被植物也都可見。蘆葦是濕生地上主要的植物,顯示此區陸化嚴重;海灘前沙地則以濱刺麥、毛馬齒莧、馬鞍藤、月見草等濱海植物;而河川及湖泊以常見的布袋蓮及大萍為主。

觀景台上鳥瞰整個南北向的保護區,可以清晰的看到出海口被堵塞住,保護區濕地的主要水域又有強勢的蘆葦及布袋蓮,河道縮減,面臨生態惡化的危機,宜蘭縣政府也介入挖深河道,以增加水域面積。也許我們來的季節稍早或因氣候因素,冬候鳥尚未大量出現,當天我們只看到30幾隻花嘴鴨在戲水,而蒼鷺成群的站立於水泥牆上,附近的水田和魚塭則有少許鷸鴴科水鳥,雜木林尚有多隻綠繡眼在跳躍著。我相信隨著東北季風的到來,此地又將會是一處賞鳥者的天堂。

無尾港社區
早期此地區的居民是依賴討海與務農為生,在閒暇之餘,會到海岸邊找石板材料蓋石板屋。當天我們進入村落時,雖然大部分的住屋已改建為現代化房舍,但仍留下幾間殘破的石板屋,可以讓我們緬懷先人的智慧。透過邱老師的解說,我們也了解石板屋完全是憑工匠的經驗堆砌,沒有鋼筋及樑柱的支撐;石板與石板之間可用黏土、黏土拌牛糞或黏土拌糯米當黏著劑。此外,由於村落靠海邊,每逢颱風,巨大的漂流木也成為居民撿拾的對象,因此以漂流木做裝飾藝術,也在許多屋舍呈現。

永安宮是此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據邱老師說,此地大部分房屋的地權屬廟宇所有,因此任何房舍的修復,都要問神明是否同意呢? 由主廟永安宮派駐兵將在村莊不同方位做為守護神,最具地方民俗特色。小小稻草人又稱”兵將”,臉部顏色依東南中西北位置對應五行的青紅黃白黑,是一個有意義的組合。依據習俗每年神明誕辰,廟方派出神轎,會將兵將請回換新裝。這些兵將被置於石頭厝內,很像台灣各地的小小土地公廟,實在有趣。

結語
必帝公司為了慶祝25周年慶,第一次與濕盟合作,在北、中、南各舉辦一場別具風格的生態之旅活動。雖然此次北部的雙連埤生態之旅,因突如其來的道路中斷,被迫更改行程,打亂了原先的規劃,但在公司工作夥伴及濕盟的配合下,讓活動仍然圓滿結束。雖然此行我們無法看到雙連埤國寶級的水生植物及其周遭環境,但有機會在雨中參觀無尾港的生態小學--岳明國小,了解社區的民俗文化及水鳥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相信對所有參與的人,都上了一次相當寶貴的環境教育課。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三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濕地第86期

PS. 回來後陸續從電視媒體得知宜蘭淹大水造成多處坍方的信息,宜蘭縣政府也因此次大雨宣布停止上班上課。我慶幸我們逃過一劫,若當日早天我們可以順利抵達雙連埤,下午回程時道路中斷,三輛遊覽車及貴賓被困在半山上,進退不得的窘境,恐非主辦或承辦單位所樂見。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為野生動植物營造一個水水的家 (濕地保護15年經驗談序)

台灣是島嶼型的國家,四面環海又有高山,形成得天獨厚的環境,生態體系豐富。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動植物、昆蟲及海洋生物皆有,很多生物特有種也只在這區域發現,這是其他國家少有的景象。然而幾十年來,經濟發展的快速,破壞島嶼面貌,土石流的危機,造成許多動植物相繼成稀有或絕跡。但最近幾件事,鼓舞了環保人士,如環境教育基本法通過立法、202兵工廠事件、國光石化預定地及田寮鄉濕地,透過媒體宣傳與討論,造成全民反對聲浪的高漲,進而影響政府的決策,也相對維護了許許多多動植物的生存權。

濕地保護聯盟是由反濱南案而成立的環保團體,至今滿15年。這期間濕盟不僅從早期的推動保育議題、爭取濕地的保護,至近年來成功的轉型,參與濕地之經營及認養,成果相當豐碩,得到許多獎項,也在國內豎立民間團體認養棲地的典範。

過去國內並無大規模生態濕地經營的經驗;若有,也只是口語相傳,而且只限於淡水埤塘,對於鹽田濕地更是缺乏。每個濕地的性質不一,要能成功經營,都是集眾人智慧才完成。一群志工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出錢出力;工作人員絞盡腦汁,挑燈夜戰,目的就是要為動植物營造一處水水的家,這種甜蜜的果實也唯有親身參與其中者,才能深刻體會。濕盟經營棲地是從無到有,靠著自我摸索,從失敗中學習經驗,這些寶貴經驗的傳承,是相當有意義的一件事。

濕盟在成立十週年時,曾透過當年秘書長整理,濕盟如何推動保育及爭取濕地保護,發表在台灣濕地雜誌第60期,頗獲好評。藉濕盟成立15週年之際,我們將經營及認養過的棲地再次詳實記錄其前因後果,讓未來者得以在此基礎上學習和成長。

本書能順利出版,要感謝所有曾經幫忙過濕盟的志工、專職、民意代表、共同合作過的環保團體及默默奉獻的濕盟之友。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濕盟是不可能有如此亮麗的成果。而臨危受命的陳薇君小姐,透過訪談、收集資料、抓出濕盟精神,撰寫生動有趣的內容,在短時間內整理成書,更應感謝她的努力。

讀完本書不僅可以了解濕盟這段期間所完成的工作,同時對於不同棲地的經營模式,也提供寶貴的經驗。此外,透過本書可以了解過去十幾年台灣環保團體的轉變,而濕盟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目前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告82個不同等級的國家重要濕地,每個濕地都有它的特色,但面對的挑戰及危機可能不盡相同,透過本書記錄濕盟在不同濕地的經驗,將有助於這些濕地的經營。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九月二十三日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成立專科醫檢師的重要性


醫檢學會多年前已討論成立專科醫檢師的議題,但並沒實施,二年多前學會吳竹蘭理事長擬推動專科醫檢師的考試,但遭大部份基層醫檢師的反對,而停止進行,今年因台灣分子醫學會推動臨床分子醫學專科醫檢師的甄審,再次引起討論。但多數人總以當今醫檢專業在醫院受到不平等待遇以及檢驗所面臨門可羅雀的寒冬來做為它不需存在的理由。目前醫檢師從制度面及執行面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而長期受到剝削、打壓、不合理的工作量及薪資所得也未改善,但這不是本文想討論的問題。以下我僅對成立專科醫檢師的重要性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任何一個專門職業要得到認可,一定得通過國家所認定的考試,取得專業資格。但一個專業領域若範圍過大,各領域又有其獨特性,若要成為該領域的專精者,一定得發展各專科領域。如醫科畢業生除有醫師執照外,在進入醫院後不僅有內、外、婦、兒等四大科別,在其下又有許多次專科;護理領域除有護理師執照外,還有內、外科專科護理師等證照。這些具進階資格的專業醫師或護理師證照,不僅對其在專業領域的專精表現給於肯定外,同時對於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將會有所提升。我國醫檢師法對於醫檢師執業的範圍已有明確規範,包含一般臨床檢驗、臨床生化檢驗、臨床血清檢驗、臨床免疫檢驗、臨床血液檢驗、輸血檢驗及血庫作業、臨床微生物檢驗、臨床生理檢驗、醫事檢驗業務之諮詢及臨床檢驗試劑之諮詢。以目前醫檢領域發展的快速,任何一位醫檢師要專精所有領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專科醫檢師的發展勢必有其必要性。

在美國,不僅美國臨床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有各種專科醫檢師的証照外,同時各個專業的學會也有”專科”及”專家”的證照制度。但在我們國家與醫檢師有關之業務,除細胞學會有細胞醫檢師的証照、感染控制學會對其所屬業務的執行者有專業的規範、各單位也有自行使用的名稱,如品管醫檢師、教學醫檢師等頭銜外,其他就只有一般醫檢師的職稱。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目前取得醫檢師執照約有一萬九千人,分散在不同領域,但主要仍以醫檢相關業務為主。一個在職場工作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資深醫檢師,其專業能力在其特定領域,一定在水準以上,若能透過適當程序給予專科醫檢師的資格,對於其個人及單位將更具意義。

專科醫檢師在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對主管而言,是否會因有專科醫檢師的證照而影響主管對人員的調度?我認為是不會的。這些已取得專科醫檢師資格的人,還是可以從事其它醫檢相關業務。但對小醫院、診所或檢驗所會有所顧慮,特別是檢驗所。目前台灣約有400多家檢驗所,但真正有日常運作的不到一半,其中檢驗所醫檢師的人數可以從一人檢驗所至數十人的大型檢驗所都有,然大型檢驗所的家數只有少數幾家,因此小型檢驗所也是施行專科醫檢師最大的阻礙所在。小型檢驗所擔心的莫過於未來在實施專科醫檢師後,有很多檢驗項目將不能做,須要有專科醫檢師執照才能來執行。其實檢驗所的施行細則在專科醫檢師實施之後,是可以透過公開討論的。我個人認為小型檢驗所,可以視如一般家庭醫檢師,就像一般病人可以透過家庭醫師先行做第一線的檢查一樣。但較精密、較困難的檢驗項目,則需有專科醫檢師的證照為宜。

有些資深醫檢師建議,若專科醫檢師的設置不能得到衛生署的許可,就不要有專科醫檢師的設置,我深不以為然。因為專科醫檢師的證照是對個人專業能力的肯定,有些醫院會因有專科醫檢師的設置,有更多的醫檢分級,相對薪資可能也會有調整。但我個人認為不論是否有升級或調薪,這些因素不應該是影響專科醫檢師證照的設置。因此,我建議全聯會應以專科醫檢師的法制化為優先,排除一切障礙,積極與衛生署溝通,相關証照程序若能獲得衛生署的認可,對醫檢專業將有多一層的保障。

現階段可能有許多學會有意願來規劃與醫檢相關的專科醫檢師認證,全聯會可以透過內部組織研擬方案,站立於制高點委託專業學會來實施證照考試,建立整個專科醫檢師的架構。目前大家擔心的是一旦要實施,專科醫檢師的資格認定要含蓋那些專科?要如何考試或口試?它通過的標準又是什麼?我認為這些細節問題,都是可以公開討論的。

幾年前署立醫院及醫學中心開始做實驗室認證時,大多數的實驗室多持觀望,如今全台多數的實驗室都已通過認證,政府也已將實驗室認證視為醫院評鑑及健保給付必備條件之一。雖然醫檢師的日常工作量大量增加,但不可否認整個檢驗品質,透過認證也得到提升,對於病人的醫療照護絕對有幫助。我深信各項專科醫檢師證照開始實施後,也必然會有同樣效益出現,當專科醫檢師在全台已普及後,醫院的評鑑也勢必將此納入規範,屆時醫檢的專業將進入另一個旅程碑。

總之,目前醫檢師所處的環境,是極其惡劣。爭取專科醫檢師的證照,對目前現況可能沒有太多的改變,且對醫檢師可能有另一種負擔,但對任何一位長久在工作崗位上的醫檢師,若能適時給予肯定,將是一種榮譽,若這榮譽又是來自於政府單位的認可,我認為更加寶貴。此外,透過專科醫檢師的頒發,將有助於提升醫檢師的形象,因此成立專科醫檢師的證照制度就有其必要性,今日不做,明日還是要做,雖然專科醫檢師的制度運作,剛開始大家會有所不適,但長遠來看,對醫檢師的專業形象,絕對是利多於弊,我樂見其成。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九月十二日中秋夜
本篇發表於全聯會醫檢會刊1(2):35-36

築夢踏實:為坔地揮汗的故事

我從小有個夢,希望能在沙漠中建立一處良田,雖然這個夢並不確實際,但因緣際會加入濕盟,讓我的夢想成真。台灣並沒有沙漠,但經濟開發濫墾的因素,多處良田早已成為荒地或工業用地;美麗的山川遇雨成災,土石流頻傳已成為人民的夢饜。濕地保護聯盟成立十五年來,除早期的反七輕及爭取保護區的劃設外,也參與濕地廊道之規劃、特殊物種的保護及棲地的經營管理,這些豐碩成果,也得到各界的肯定,為台灣這塊土地保護許多珍貴的濕地及物種。

濕盟開啟了台灣棲地經營管理的先鋒,11年來從官田台糖土地的開挖,成功的改造成國家級濕地;四草A1區鹽田濕地的認養,讓國際級濕地的生物多樣性能呈現;高雄都會區洲仔生態濕地公園的建立、援中港濕地及半屏湖濕地的認養,已成為高雄地區學生戶外教學重要的場所;風箱樹在宜蘭52甲的拯救及台灣蓴菜在宜蘭雙連埤成功的復育。這些都是濕盟夥伴們經年累月熱情投入的成果。這本書以豐富的圖文整理濕盟過去所經營的棲地,很多是從無到有,從瀕臨絕種到復育成功,每個棲地靠著摸索及自我學習,在失敗中累積經驗、創造成果。

我很榮幸這些年來能參與濕盟的決策,也認識到許多值得尊敬的人,他們不僅出點子與政府部門協調,還出錢出力,沒有他們為這塊土地的奉獻,絕對不可能有今日的成果。過程中,無數志工的投入,穿著青蛙裝在池塘、在海邊,忍受著夏日的酷暑及冬日的寒風刺骨,唯有這些親身參與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對這群人為這塊土地的付出我們都感到驕傲。衷心的感謝支持我們成長的會員、默默無聞的濕盟之友、企業的支持及許多環保團體的幫忙,才能有如此亮麗的成果。看著一個個完成的棲地,我與大家共享著成果時,也彷彿有一種小時夢想竟然成真的喜悅。

台灣仍有很多的環境問題待解決,濕盟仍會秉持著創會的宗旨,努力向前行。當您看完本書若有所感動,可以不拘任何型式加入濕盟的行列,為台灣的鄉土做更多的努力,讓後代子孫能安居在這塊土地上。未來有一天,您帶著小孫子經過這些地方時,您會很驕傲的告知他,過去您曾在這些土地上努力過的痕跡。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五日

第五屆北京地檀會議有感

雖然過去來過北京幾次,但這是第一次參加北京地壇會議。三天(7/15-17)的北京行,來去匆匆,扣除路程外,只在北京停留一天開會,會議內容並沒我想像中的精彩。空閒時間,沒有參觀名勝古蹟,大多在明星餐館享用在地美食及品嘗不同白酒。白家大院的宮廷宴、湘菜王的雙椒魚及花家怡園的超大海參讓我印象深刻,但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及服務態度,則令人不敢領教,也讓我烙下深刻的印象。

地壇會議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場離2008奧運主會場鳥巢很近,寬闊的會議中心,安檢相當嚴格,會議在三樓進行,中央擺設業界的展示櫃,可惜廠家及人潮並沒有想像得多。此次會議主要是以肝炎病毒為主,再搭配其他主題,邀請多位國際知名人士,會場有多間會議室同時進行,場地具國際規格,包括雙螢幕及主持人面前有大電視,準備相當貼心。

由地檀醫院、全球華人微生物暨感染症學會及國際治療學會(ICC)共同規劃細菌研究會,司徒教授臨危受命主持開幕式。他可能忘記了自己的身分,既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介紹演講者,卻又主導會後的討論,實在尷尬。會場聽眾不多,演講已由英文改為中文,會議安排六人演講,上下午各三個人,每個講者只有20分,但討論時間過長,因此會議超時甚多。會議的演講者到會議前一週才定案,顯示籌備委員會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但對會議公司所安排的接客及送客,我給予高度肯定。

第一天為了等其他兩位教授(柯文謙、劉正義)一起來用晚餐,我們8 pm才離開酒店,驅車前往”白家大院”的宮廷宴。餐廳是早期禮親王的房舍,有50多英畝,目前只開發40英畝,庭院宮燈及燈籠到處都是。大院的內部裝飾特殊,餐桌器具以黃金色系為主,服務人員穿著古代服裝、高底的花盆鞋,逢賓客都說吉祥話,格格的頭頂裝飾可分出不同階級的服務人員。晚上7-8 pm有表演,可惜我們錯過這個儀式時間。餐點中有幾道較為特別的料理,如:妃子笑(三種花瓣菊花、玫瑰花、康艿馨)、青山羊肉炒辣椒、醬驢肉、北香酥鴨包、玉米汁、竹蓀湯及宮廷麵點等。其中宮廷麵點含有六種不同點心,每一種小點心都有吉利話,只是當時我沒聽懂服務生所表達的意義。

第二天中午,特地驅車至湘菜王用餐,餐廳附屬在雲南會館內,離馬可波羅酒店近。我們在包廂內享用特殊餐點如雙椒魚(雄魚)使用紅色泡椒及綠色椒(酸)及佛手(豬腳凍)等,並以北京的二鍋頭(52%)搭配,平時有飲白酒習慣的劉教授,午間的白酒似乎沒有讓他開懷暢飲。

晚餐驅車前往”花家怡園”,位在雍和宮後院,每天從早晨10點開始營業至清晨4點,當晚我們要離去時已近凌晨,但還有許多客人才要準備進入,而隔壁的胡大餐廳,甚至還有人在室外排長龍等待入內。 我們被安排在後院另一處四合院的大廳,室內裝飾具有特色。當晚在默沙東藥廠胡俊經理的做東下,我們品嘗許多特殊餐點如霸王雞、烤大番薯、超大海參(約 45 cm)及烤鴨。此外,品嘗江蘇的夢之藍白酒(52%)口感佳,可以比美四川的五娘液,藍色的酒瓶相當雅緻。但胡俊經理以德國啤酒(4.8%)取代白酒,她一杯一杯的敬、一杯一杯的乾,讓我見識到中國人喝啤酒的品味,我原先以為她是一位千杯不醉的俠女,但最後她還是有點失態。

用餐時,室外下大雨,薛博仁醫師及柯醫師要趕班機至杭州,準備明天的會議。劉教授建議他們明早才走,但兩位執意離開。我們繼續用餐,外頭的閃電及雷雨聲不斷,劉教授說,打雷閃電飛機恐無法成行,沒想到他的預言竟然成真,後來他們兩位是在機場外圍旅館過夜。離開餐廳時,外頭仍下著大雨及閃電,由於此時已近午夜,街上仍擠滿了人,交通癱瘓,胡經理在路上攔車,但並無所獲,默沙東陳宇新先生透過朋友幫忙叫車,原先告知我們10分鐘可以來車,最後竟然等了55分鐘才到,可見大陸人對時間的觀念,實在有點令人受不了。

中國人的服務品質一向是被人詬病的,我也深有同感,以搭飛機及飯店住宿來說明。此次我選擇搭CA 代號的飛機,是我的誤判,我以為是華航班機(CI, Air China) ,沒想到竟然是中國國際航空(CA, China Air)。班機延遲105分才起飛,機場工作人員及空服人員對誤點並沒做任何說明,也沒道歉,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若發生在台灣的航空公司,可能早已引起公憤。此外,來回兩班不同飛機,機內的單槍投影機品質相當差,無法觀賞影片;機內的餐點也無選擇,品質也較差,這些現象讓我對台灣的航空公司機場及機上服務品質更加肯定,未來若有機會選擇時,我一定選台灣的班機。我們被大會安排在中奧馬可波羅酒店,酒店的外觀及規模是五星級,但房內洗臉台排水系統差,顯然軟體設施及人員管理有待加強。

早晨六點通往機場的公路,一路暢通無塞車,沿路兩排具羽狀複葉的國槐樹黃色小花正值盛開。由於北京機場的動線長,入關或出關都要搭接駁火車,雖然我提早到機場,整個作業流程也無耽擱,但前後仍花掉一小時才抵達登機口。未來,若有機會再到北京,務必注意時間的規劃。

總之,此次地壇會議,雖然會場中並沒有學到太多的科學新知,但一趟北京行,除嚐到不同的美食外,更對中國人的做事態度有進一步的認識。這些知識經驗的累積,相信對我未來在處理事務上有所助益。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二十日

賞螢之旅:瑞里漫步雲

瑞里對大部分在南部人而言可能有聽過,但較少來此遊玩。由於此地每年四、五月是螢火蟲的高峰期,不易找到民宿,為了讓基醫所今年的賞螢活動能成行,幾個月前先行走訪瑞里,找尋合適民宿。4月9日這天天公作美,氣候宜人,圓潭自然生態園區的美、燕子崖及千年蝙蝠洞的天然孔洞、舒適的民宿、一閃一亮的黑翅螢、孟宗竹的綠色隧道以及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餐,讓所有參與的人都有一次難忘的回憶。

晨八時由醫學院門口出發,一輛中巴加上幾輛小車,一路行駛二高北上至梅山交流道轉太平、太興至瑞里風景區,沿途果園、茶園及檳榔樹遍佈山區,中途有幾處涼亭可以鳥瞰平原。由於我們來時已四月初,錯過梅、李、桃、梨及山櫻花的開花季節。路況尚佳,但部分路段狹窄,會車時須相當小心。此外,至瑞里村前有多處坍方,對面光禿的山頭,擔心若遇大雨,土石流的慘劇必然會再發生。

瑞里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和梅山鄉的交界處,剛好在嘉義166縣道瑞里一號橋旁,海拔約1,000公尺,全程往返約需一小時,適合全家大小健行。區內有三處瀑布(圓潭瀑布、向山瀑布和心湖瀑布),可惜我們來時,屬枯水期;若在夏季,瀑布水量一定相當豐富。資料顯示此生態公園常見的鳥類有四十五種、魚類六種、蛙類十五種、螢火蟲二十五種及蝶類一百多種。當天我們在步道上發現一隻赤腹櫛角螢,原先以為是紅胸黑端螢,回來查書後,機警的羅玉枝老師發現牠的大小及體型與黑端螢不合。此外,黑端螢通常是夜行性,而此螢在白天發現,因此可以排除。赤腹櫛角螢體型較大,屬於日、夜行性,雄螢常於白天發現,沒有發光器,利用雌螢發光來完成交配。

在神仙庭時,山澗溪石上看見一隻母的鉛色水鶇,尾巴上下搖擺不停露出白色的尾羽,吸引許多人的注意。溪流裡,能看到多隻台灣鏟頷魚(苦花)、台灣石賓魚及台灣馬口魚(一枝花或山鰱仔)讓我興奮不已,這三種台灣特有種也是檢視此地水質清澈的指標魚種。由於周遭環境溼度高,許多寄生植物如山蘇、崖薑蕨及金狗毛蕨,常附生在岩石或樹幹上生長。沿途除有高大的桂竹林外,大葉楠、水同木、筆筒樹、台灣莎蘿等蕨類植物散布在步道兩旁,而大紅紋鳳蝶及斑蝶在園區到處飛揚。拱橋下的景色、岩石及層次感,讓我彷彿走入世外桃源,這完整的生態環境,假以時日將成為台灣一處極佳的旅遊勝地。

離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不遠處有燕子崖及千年蝙蝠洞,沿著步道小徑而下,階梯相當多,大家擔心回程一定相當辛苦,但一路聊天,轉眼間每個人皆抵達目的地。燕子崖及蝙蝠洞前有一條長長的吊橋,站立於吊橋中央,遠看燕子崖及蝙蝠洞的峭壁相當壯觀,兩者相連,屋簷般的峭壁上經由水流自然形成蜂窩似的石孔洞,據說仍有相當多的毛足燕聚集於此,可惜我們並沒有看見。

漫步雲端民宿,這名字讓人有點飄飄然的感覺,民宿位在166縣道73.8公里處海拔1,070公尺,去年五月才開始營運。整棟民宿為木屋,庭院種植許多觀賞花卉,房內空間寬廣,每間房各有不同的格局,房與房之間並不相連有獨立牆,因此隔音佳。與傳統民宿相比,我認為這是在瑞里地區屬於高級的民宿,整棟民宿住滿可達70人。當天我們包下整棟,但只住了49人。由於民宿不在村落上,附近也沒其他民宿及房舍,因此夜晚相當安靜。民宿後面為茶園屬民宿的一部份,但民宿旁為快樂農場,種植許多李樹及桃樹,五月中旬後,會有紅肉李及甜桃可採。當晚幾位老師坐在中庭閒聊,林老師準備多種糖果餅乾,難得聽到兩位資深教授對成醫過去及未來發展的對話,教授性格特質彰顯無疑,過程中不同見解的表述,對許多老師而言,受益良多。

用完晚餐,大人小孩似乎相當興奮,大家等著看本次來此的主要目的:賞螢。當晚民宿廖經理負責帶領,我們一同往山下斜坡走動,路過李園看到零星幾隻黑翅螢閃著黃綠色的光,引起許多小朋友的興奮。當我們離開李園至草叢時,我們發現更多的黑翅螢在空中飛舞,大人小孩個個眉開眼笑追逐黑翅螢,沒多久,玻璃瓶中裝了多隻閃閃發光的螢火蟲,相當好看又有趣。由於螢火蟲的光為冷光,雌或雄在發光器的節數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很多人在找尋瓶子內,何者是公,何者為母? 結果,我們看到的都是公的螢火蟲。

黑翅螢在台灣從南到北皆有,常見於中低海拔山區,亮而明顯是台灣四、五月觀賞螢火蟲的主要種類。雖然此次有看到許多黑翅螢在飛舞,沒讓大家白跑一趟,但整個螢火蟲的數量,並沒有我想像的多,我們沒有看到螢火蟲的”大發生”,稍為可惜,這可能與南台灣久旱不雨及今年冬天時間較長有關。深夜,遠處莫氏樹蛙及黃嘴角鴞的叫聲始終不絕於耳,讓我對瑞里地區的生態環境仍有所期待。

瑞里的綠色隧道全程約三公里,繞一圈約二小時左右。我們從派出所旁進入,沿途標誌明顯,同仁一面走一面閒聊,小孩總是一馬當先,父母緊隨在後,而小小孩走走抱抱,父母格外辛苦。經過農舍兩旁長滿黑色果實的咖啡樹,部分水蜜桃也已結果,農家大小忙著以紙袋包著果實,防止蟲蛀。綠色隧道主要是由散生竹種的孟宗竹為主,有少數的轎篙筍(石高竹)及桂竹參雜其中,整排筆直又翠綠的孟宗竹林,中間夾雜著冒頭的竹筍,實在很美。隧道的終點站剛好是連接野薑花溪步道及瑞太古道的三叉點,在海拔1,150公尺處設有休息站,有家小店賣傳統仙草、高山愛玉,店家生意興隆,供不應求,許多好友都在此品嘗。由於去年風災,野薑花溪步道仍在修復,預計今年十一月完工。通往瑞太古道的入口處及公路166線道,也因中途有一小段路仍在修復不易通過,在當地人的建議下,我們由原路回。雖然此行沒有繞完一圈,有點可惜,但身處在綠色隧道最美的一段,能多走一次,絕對值得。

瑞里除有美麗的景色及特有的生態外,應屬當地最具特色的風味餐。此次我們在三個餐廳用餐(圓潭、民宿及茶壺山莊),每桌2,500元,菜色大同小異,都以當地食材及野菜為主,如山茼蒿、山芹菜、高麗菜、山豬肉、白斬雞或醉雞、焢肉筍絲或梅干扣肉、炸溪蝦、紅燒糖醋魚或豆酥鱈魚,其中又以紫蘇梅炸豆腐較為特殊。

此行我認為美中不足之處,在於民宿旁的果園有噴灑農藥,破壞整個周遭環境。由於下個月是紅肉李及甜桃的盛產季節,當天下午我們看到快樂農場主人在民宿旁的果園噴灑農藥,多位老師在房內也聞到農藥的異味。農場主人說這是讓果樹修復傷口,並防止感染,讓果實長著又大又甜。對農夫而言,也許是營養劑,但對我而言,這不就是農藥? 當時我在想今夜的螢火蟲一定有問題,但農場主人及民宿經理似乎認為沒問題,因為昨晚他們還是在果園可以看到許多螢火蟲。當晚果園中確實看到零星幾隻螢火蟲,但都在果園的邊緣,很少在中央,答案很清楚,民宿經理無言以對。第二天,晨六時不到,我在賞鳥時,同樣又看到全副武裝的農夫再次噴灑。此外,在綠色隧道終點站吃愛玉仙草時,莊老師聞到農藥味道,趕緊遠離座位。未來,此地噴灑農藥的時間,若不加以改善,縱使瑞里有美美的生態,也一定會嚇走喜愛生態旅遊的客人。

總之,這是一次成功的生態旅遊,由於學校給每位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基醫所能辦理老師的舒壓活動,實屬不易。過程中,風景區有其美麗的一面,也有其值得省思的問題,而資深與資淺老師一路的交談,也是很重要的傳承。整個行程難易適中,雖然有部分老師因第一天過多的階梯,造成腿酸,但看著大人及小孩滿心的歡喜、夫妻間感情的昇華、親子間和樂融融的畫面,我認為此行相當值得!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年四月十一日
本篇刊登於成大醫訊23卷第一期

PS. 七月初我再度與南縣醫檢師公會來漫步雲端。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三個瀑布的水量豐沛,一隻受傷的鉛色水鶇幼鳥站立於階梯旁,無視我們路過;民宿依舊,巧合的是我們又被安排住同一個房間”觀星房”(B-07),令人羨慕的是理事長早晨在民宿茶園附近發現20種鳥。

四十二年老友的聚會

從進入元培至今已42年,這之間老朋友雖偶有相聚,但大多數屬於短時間聚餐,很少有較長時間的閒聊及進行知性之旅活動,此次能在台南相聚且過夜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雲月也因這群好友到來,忍著手臂的不適而整理家務,並做幾道小菜。夜晚的閒聊,欣賞老照片及細數過去種種,彷彿回到當年讀書的情境。天氣晴朗,走訪安平景點、四草保護區及烏腳病文化園區,並品嘗有名的安平豆花及土城海鮮,這種具知性又有鄉土風味的聚會,帶給每位一次溫馨的回憶。

當日下午四點多,陳朝輝夫妻的車先到,郭芳礎夫妻的車尾隨在後,張宜文也適時抵達,連豐隆夫妻、林永健及蕭月貴的車抵達時已近用餐時間。很多人帶來不同的特產及蛋糕,由於前一天三月十一日日本關東9.0大地震,引發宮島14公尺高的海嘯及福島核電廠汙染事件,因此話題一直圍繞著此新聞! 這事件也提醒每一個人生死無常,讓大家相當感傷之餘也覺得更應把握當下。

雖然我們來台南已超過19年,兩年前在永康買房子,但這段時間除阿貴、永健及朝輝有來過成大宿舍外,其餘幾位好友都沒來過。能促成此次台南行,主要是今年農曆初三在芳礎家的聚餐所致。這群老朋友很少能到遠處過夜,主要是大家都在上班,時間很難調配,另有小孩上學或照顧老父母所致。如今這些條件已漸消失,加上無太大經濟壓力,因此閒聊中,大家一致同意三月初的台南行。但沒想到永健兄仍是迷迷糊糊的,他不認為要在台南過夜,花四個多小時開車至台南,當晚立即返北,感覺像是來鬧場一下。

有別於以前的聚會,我從整理過去的老照片安排此次的回顧,讓每一個人再看一次過去大家的模樣。宜文相當高興,很多人都是她畢業後第一次又見面。永健是我們這群老同學中年紀較大者,他一如往昔,侃侃而談,對任何事物都很熟悉,也樂於表達意見,有他在,聚會永遠是不會沉悶的。

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對我而言是一項考驗,由於只有半天多的時間,如何讓這些老朋友能有趟”文化及生態”之旅,而又不流俗是一項挑戰。這麼多年來我實在不知這群老友的品味及興趣,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安排。我們欣賞安平樹屋的老榕,了解當時德記洋行在台灣歷史的角色及現況,參觀日式房舍及品嘗安平豆花。此外,也安排至四草野生動物A1高蹺鴴保護區,雖然沒時間入內參觀,但至少讓這群老友知道我在閒暇之餘也參與生態保護。中午在有名的土城海產店用餐,處女蟳、海蝦、蚵麵線、南洋鯽、炸花枝丸、海瓜子、西瓜綿魚湯及青菜都是道地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由曾文溪口走台61線快速道路至東石這路段是我喜歡的路段,此路段不僅有多處造型特殊的拱橋,又能欣賞台南沿海的魚塭、鹽田及牡蠣田。若在傍晚,車經由此地還能欣賞夕陽餘暉,是一條具有南台灣特色的公路。到北門參觀烏腳病文化園區也是我常帶貴賓的景點之一。王金河醫師長期在此地為烏腳病人服務及視病如親的精神,足以做為所有人的楷模(Role Model),也因王醫師對烏腳病的貢獻,他已列入百年來對台灣公共衛生最具貢獻的人物之一。參觀布袋觀光漁市,為此次聚會的終點,朝輝也藉機購買新鮮海魚及牡蠣帶回苗栗。這些兼具生態、古蹟及地方鄉土特色的聚會,相信是安排妥當,又有意義的活動。

總之,這是一次相當難得的聚會,當天我也在台北開會搭高鐵趕回台南,雲月也帶傷準備此次的聚會,這種幾十年的友情,所流露出來的情誼是很難被其他事務所取代的。願未來能有更多的聚會,也能擴增一年四班聚會人數。阿貴事後來信寫到”如果生命真能再重來一回,我依然選擇相同的路,因為這42年的情誼是無法割捨的,更深深的相信,無論您在那裡總有人惦記著您。”我也深有同感。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百年三月二十五日


老友家庭近況:
林永健: 忙碌著做不同的事業,兩位孩子已就業。
連豐隆與金株: 女兒今年暑假畢業,取得語言治療師資格,將在美國就業,他們也將至美國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過去為了經濟因素,馬不停留的賺錢,如今兩位小孩已開始賺錢,週末若有活動,他們也願意撥空參加。
陳朝輝與郭冬蘭: 喜愛騎腳踏車及攝影,目前已有部落格呈現他的作品。冬蘭今夏也準備退休,未來他們的生活會更加精采。兩位小孩一位讀研究所,一位已就業。
郭芳礎與林佑: 兩位早已退休,來台南前一晚,在台中過夜。最近在北投買房子,農曆初三我們也參觀過,整修的相當雅緻,也成為一處聚會的場所。芳礎及林佑是虔誠的基督徒,小孩在紐西蘭打工,最近會返台。林佑對文學造詣深,在留言簿寫下的意境,恐非我能理解。
蕭月貴及李勝和: 勝和已退休,兒子伯毅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工設系二年級。
張宜文及李耀興: 耀興仍在大陸,兩位女兒都在台北工作。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我對全聯會的期許

去年秋天我因撰寫”一位醫技人的省思”得到許多迴響,全聯會理事長也因此召開多次會議,討論各項議題,不同意見紛湧而上,無論結果如何,至少醫檢界在內部討論醫檢的未來,絕對是正確的一件事。但最近社會上發生一連串與醫檢業務有關之事件後,雖然我們的父母官,也在媒體發表言論,但並沒深入去探討問題根源,尋求解決問題的決心。這些事件對在醫療體系相對弱勢的我們,本來是宣揚理念的大好時機,在人氣可用的時間點,讓社會上知道醫檢師在整個醫療體系所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眼看機會一次又一次的流失,身為醫檢界的一份子,讓我對醫檢的未來發展感到憂心。

目前在醫檢界最具有代表性的組織是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全聯會),它是所有執業會員的公會,為法定組織;在學術領域中醫檢會員人數最多的是社團法人台灣醫事檢驗學會(簡稱醫檢學會)。全聯會的職責主要在幫執業或開業會員,爭取應有權益,解決所有制度面及法規面的問題;而學會就其名主要著重在專業領域的學術發展,舉辦新知學術研討會、發行學術刊物,與國際學術團體聯繫及合作是其主要任務。因此,全聯會是代表整個醫檢團體對外的窗口,它的一言一行會影響醫檢界的走向,也影響社會對這團體的觀感。然而幾次事件下來,我認為這組織需要再重新做調整的時候。以下僅對全聯會會務運作,在對事不對人的情形下,提出我個人看法。

全聯會的任務
依據組織章程第二章第六條全聯會的任務共有13項,包括會員業務之指導、互助及福利;現代檢驗學之介紹、研究、編譯及編印書報雜誌;檢驗糾紛之調查;協助進行公共衛生及保健、福利事項;維護全民健康及醫療救濟事項;輔導推行醫事檢驗法令;接受機關團體或會員之委託及諮詢;促進會員組織之健全發展;各項社會運動之參加;促進國際醫事檢驗機構或團體之聯繫;醫學制度、醫事檢驗學教育及醫事檢驗行政等建議事項。這些包山包海的任務是否是全聯會都要做,還是有任務的優先次序呢?目前會務只靠單薄的一兩位專職及一群幹部來達成,對於重要議題也常因人力短缺,無法延續而失焦。我認為全聯會的角色應將重心放在制度面及政策面,規劃各種與醫檢相關事宜,幫助醫檢師爭取權益及替醫檢的未來鋪路即可。其它事宜,全聯會可站在制高點與相關學會合作推動,如此不僅可將人力、物力集中在法規及政策面,同時又可與各學會維持良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幹部的組成
全聯會目前有理監事46人加上3位執行長、3位副執行長、1位秘書長及2位副秘書長共55位幹部,陣容相當龐大。會務由14個委員會來執行全聯會章程中所指定的13項任務。從會務的性質,全聯會與醫檢學會的角色截然不同,因此全聯會與醫檢學會幹部的組成也應有所不同。但有趣的是,現今醫檢學會的理監事中有將近一半的人也是全聯會的理監事,這種一雙腳跨兩條船的作風,顯然影響全聯會及醫檢學會在自我角色上的運作。目前所有的理監事是屬不支薪的幹部,每一位理監事在各自的職場上一定有其社會地位,大家平時已非常忙碌,在公餘時間才能討論問題並落實成效,因此,我更好奇的想問,目前這14個委員會中有多少委員參與實質運作,而各個委員會的成效又是如何呢?這些扮演雙重角色的理監事,是否會有角色錯亂的問題,還是兩會職掌有太多的重疊性? 這些問題應被提出來討論。

領導人的風格
領導人的特質永遠是單位能否經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每一屆全聯會的理事長都很賣力在替醫檢師做事。現任理事長上任一年多來,到處與政府相關單位做政策性溝通,隨時應付各種突發狀況,像救火隊似的在滅火,在協調,其精神可佩。此外,他還需花額外時間至醫檢學會當監事,負責學會中不同委員會的事宜。每日疲於奔命,如此的努力若能得到掌聲絕對值得,但現況醫檢師的地位每下愈況,怨聲載道,眾人皆知,這也是他身為全國性領導人無法迴避的問題。因此,理事長每到之處,總聽到地方幹部提出對政策的質疑。領導者除要有傾聽不同意見的雅量及溝通能力外,更要善用醫檢界的人才。醫檢的圈子相當小,任何風吹草動,信息很快傳開,誰會做事、誰會自我圖利,一清二楚。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一位好的領導者,就是要能挑選出好人才,讓其發揮所長,協助推動會務。三顧茅廬的故事足以借鏡,以目前全聯會的職責,我們應該反思一下,這些幹部是否是最好的夢幻組合呢?

政策延續性
全聯會成立至今已十屆近30年的時間,這段期間每屆理事長都有自己設定的目標在推動,然而可悲的是許多的政策並無延續性,特別是全民健保實施後,整個制度面的改變,很多給付及評鑑對檢驗界格外不合理,透過漫長的協商及談判過程,才能爭取到一點點的進展。在中央部會與各利益團體談判時,除要有豐富的人脈及談判技巧外,就是需要時間來磨合,最後讓法令落實執行才算成功。若新任理事長無法延續前朝的政策,很多前朝的努力將前功盡棄,這是相當諷刺的事,也會被政府部門看笑話。我常在想,今日不論誰當理事長,若大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照顧一萬九千位醫檢師的權益”,為何運作會有那麼大的落差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法規專職
任何一個企業能經營成功除了領導人及幹部的遠見外,總是有一群能力強的人在企劃、收集及研究資料,提出可行方案供決策者參考。如前所述,若法規及制度面是全聯會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找尋適當的法規人才。全聯會的幹部,平時工作已忙碌,根本無閒暇思考問題,提出可能方案。而目前會務只由少數專職做一般行政,如此的人力,處理一般事務都不夠,何來迎戰各利益團體及政府部門所提出的質疑呢? 過去幾個案子能成功達陣,完全靠著理事長及幹部們不眠不休的努力,但這種效益也常常是短暫,且沒延續性。隨著理事長輪替後,新任的團隊又要重新去了解實情,提出方案,而所提方案若與前任者的認知上有差異,容易造成與政府及利益團體談判上的困擾。因此我希望全聯會能慎重考慮聘請有能力的專職人才,平時專注在醫事法規的研究,適時準備好資料,提出可行方案,才有助於解決問題及政策的延續性。

醫檢的選舉
依據人團法的規範,目前在台灣的選舉制度是民主的,一人一票,票票等值,若能選出對的人來服務,對任何團體是一種福氣。政治上有藍綠之分,很不幸的醫檢界似乎也有藍綠之分,從地方的公會選舉至全聯會及醫檢學會的選舉都有。每到選舉年,大會參與的人潮總是盛況空前,熱鬧非凡,平時很少在醫檢場合出現的人,此時也現身。能有相當多的醫檢師願意出來選理監事,服務醫檢界,我由衷感佩,這也顯示會務的蓬勃發展,能共同參與,是與有榮焉。

若各會員代表的投票行為,是出自於對候選人的認識,投下他(她)心目中神聖的一票,我相信沒有人會有任何異議,這也是一個成熟社會應有的表現。但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候選人用盡心機,拉票、綁票、換票及搜刮委託票等等。為了說服不同陣營的選票,原先是好友,也常在一夕之間變成仇人似的。如此選舉是否能選賢與能,不無疑問? 一個專業知識份子能在地方被選為會員代表是一種榮譽,但部分代表竟然毫無自我判斷能力,失去一個知識份子應有的良知,我認為這是可恥的。這些被選上理監事後的幹部,是否能善盡自己的職責,還是被護航成功後,高枕無憂,三年後再來湊熱鬧呢?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事。

結論
今日醫檢師若處在太平盛世,執業者有地位又受人尊敬,開業者各個眉開眼笑,學生畢業後有良好就業機會,就不需我費心來撰寫此文。但現況與理想的境界完全相反,醫檢師的處境岌岌可危,不同利益團體又一直在搶奪醫檢大餅,若全聯會無法抵擋住這股勢力,醫檢勢必崩盤,而歷史會記載一切過程。

最後,我誠懇的希望,所有醫檢界的領導幹部,務必拋去成見,好好用心檢討什麼是醫檢團體的最大利益,結束過去的恩恩怨怨,共同對外,讓醫檢師有尊嚴的在職場上戮力以付,這才是全聯會的首要目標。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九月十八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醫檢會報26(3):1-4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金門是賞鳥人的天堂

賞鳥人最興奮的一刻莫非是能增添賞鳥種類的新記錄,雖然我在肯亞奈洛比國家公園也看到許多新的鳥種,但都沒此次金門行的興奮。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一起賞鳥,前呼後應,彼此為了找尋鳥,格外認真。四天三夜的賞鳥活動,我記錄了78種,讓我高興的是,我的賞鳥記錄上又增添了24種,其中最深刻的是黑頭翡翠(藍翡翠)、雙叉太陽鳥(叉尾太陽鳥)、羅紋鴨、歐洲八哥(歐洲椋鳥)、烏灰鶇及三型不同的棕背伯勞(傳統型、中間型、黑色型),這些都是台灣難得一見的,證明了金門絕對是一處賞鳥人的天堂。

依照金門的觀鳥地圖將大小金門共劃分六大賞鳥區,雖然很多冬候鳥在金門各區都可以見到,但每區都有足以讓人印象深刻的鳥種。以下所寫為我個人的觀察記錄:

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南山林道、慈湖及慈堤賞鳥區
此區位於金門島的西北區是本次賞鳥的精華區。雙鯉濕地自然中心旁的濕地映入眼簾的是十幾隻在戲水的花嘴鴨(斑嘴鴨),蒼翡翠(白胸翡翠)停在枝頭上等待獵魚,以及令人嘖嘖稱奇的斑翡翠(斑魚狗),在空中定點鼓翼、俯衝入水的畫面。此外,灰頭黑臉鵐、小鸊鷉、澤鳧(鳳頭潛鴨)、鸕鶿、大花鷚、灰背鴝、白冠雞(白骨頂)、紅冠水雞、青足鷸、鷹斑鷸、魚鷹、黑鶇(烏鶇)、赤頸鴨、花嘴鴨、八哥及傳統型的棕背伯勞也到處可見。

與台灣許多鄉村相同,南山林道的兩側有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高聳的高樑田、長長的蘆葦及濕地,都讓人看到鄉村的美及地方特色。此地也藏匿著許多鳥種,在一群八哥中,眼尖的領隊李榮祥發現三隻星點斑的歐洲八哥停留在木麻黃,另一次在八哥群中也參雜著噪林鳥,因此每當有整群的八哥出現時,我們總會注意是否有其他鳥類參雜其中。雄的環頸雉從林道上不慌不忙的過馬路,牠絲毫沒受到我們在車上偷窺的影響。由於我在第三車,因此,只能驚鴻一瞥,看牠進入草叢。另一次也在草叢中看見環頸雉,但瞬間消失。為了尋找噪林鳥(灰背椋鳥),我們意外的看到一群金趐雀在樹上。絲光椋鳥、黑色型的棕背伯勞、金背鳩、紅隼、及白腹秧雞(白胸苦惡鳥)也都在林道中發現。

傍晚在慈堤,一眼望去數以千計的鸕鶿正在慈湖起飛,有些呈直線飛行,有些呈倒V字型縱隊飛行,看起來像一隻訓練有素的部隊,飛往樹梢過夜。此景觀與停棲在太湖木麻黃樹上的鸕鶿顯然不同。十幾隻的冠鸊鷉在慈湖載浮載沉,蒼翡翠及斑翡翠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視野內,這種景象在其它地方,可能甚為少見。

中山紀念林、乳山遊客中心及瓊林水庫賞鳥區
位在金門島的中央,此區最讓我高興的是能在乳山遊客中心的停車場發現雙叉太陽鳥及灌木叢的白斑紫嘯鶇(大陸紫嘯鶇)。太陽鳥體型小與綠繡眼相似約9公分,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太陽鳥嘴喙細長又往內彎,公鳥頭部具金屬藍綠色,喉部及胸部為紅色,尾巴有雙叉,身體呈多種顏色交織一起,格外美麗。太陽鳥穿梭在花朵間吸食花蜜又常與綠繡眼混雜一起,因此不易發現。當天所有夥伴都蹲在艷紫荊樹下,一睹太陽鳥的風采。乳山遊客中心有室內展示館及室外展示區,室外擺設許多尊的高射砲、戰機及坦克車等,但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賞鳥,因此沒時間看展示。而當我們看到太陽鳥及白斑紫嘯鶇後,其他常見的鳥兒如白腹鶇、鵲鴝及喜鵲,就不如初見時那麼引起我們的注意了。

兩次到中山紀念林都是為太陽鳥而來,一次是在此等候從高雄搭機前來的夥伴,另一次是我們赴擎天廳參觀時,王惟加一人獨自在炮仗花叢中看到太陽鳥,又在草地上發現藍尾鴝。我們知道後隨即趕至相同地點找尋,但仍找不到太陽鳥及藍尾鴝。雖然當時無緣看到太陽鳥,但在此我也看到過去從未見過的黃腰柳鶯、黃眉柳鶯、褐色鷚及一群在木麻黃上的黃雀。此外,也看到綠繡眼、玉頸鴉、喜鵲、黃尾鴝、白頭翁及白斑紫嘯鶇的蹤影。

瓊林水庫也是一處賞鳥點,70-80隻的赤頸鴨為最大族群,其它鷸鴴科如青足鷸、小環頸鴴、鷹斑鷸、花嘴鴨等都可見到,但令我們覺得有趣的是,在天空中同時出現五隻魚鷹,有幾次也看到牠定點鼓翼衝入水中捕魚之鏡頭。此外,灰頭黑臉鵐、白面白鶺鴒及玉頸鴉也都有發現。

浦邊堤岸、田墩養殖區及金沙水庫賞鳥區
位在金門島的東北方,在此區最大的收穫是看到黑頭翡翠及黑鸛。金門常見的翠鳥是翠鳥(翡翠)、蒼翡翠及斑翡翠,但黑頭翡翠為稀有冬候鳥。翡翠在台灣本島多見,並不足為奇;蒼翡翠及斑翡翠在金門很多區域容易看到,所以當第三天有人看到蒼翡翠提醒大家注意時,並未引起太大關注,我們一心只盼能見到期待已久的黑頭翡翠。在榮祥鍥而不捨的找尋下,我們於15:55在田墩養殖區,發現黑頭翡翠停在樹梢枝頭上等待獵物。黑頭翡翠顧名思義頭部黑色,背部為金屬光澤的藍色,紅色的嘴喙,全身色彩搶眼易辨認,實在漂亮極了。

在浦邊海堤奎山宮金沙鎮劉澳村附近,發現二隻黑鸛,距離雖遠,透過單筒仍清晰的看到全身黑色的身軀,還有紅色的長嘴喙。浦邊的海邊及附近村落有數量眾多的大杓鷸及中杓鷸,少數的澤鳧、琶嘴鴨及翻石鷸,我們也發現有繁殖羽的冠鸊鷉在潛水,而村落草叢中也見黃眉柳鶯、鮮卑鶲、中間型棕背伯勞及褐趐鴉鵑。金沙水庫附近有多隻白腹秧雞、紅冠水雞、蒼翡翠、黃眉柳鶯及雌的黃尾鴝。

小金門(烈嶼鄉) 賞鳥區
小金門被安排在最後一天的行程,早晨前往碼頭前,利用退潮時間我們先至浯江溪口賞鳥,茂盛的海茄苳有二隻灰背椋鳥,溪口處有一大群大杓鷸及許多的鷸鴴科在灘地上覓食。包船至烈嶼只需12分,遊覽車帶著我們至陵水湖濕地下車,當時下著毛毛細雨,整段賞鳥距離雖不長,但因鳥況佳,我們花三小時走至烈女廟。過去我對尖尾鴨的尾巴讚譽有加,如今因為雄羅紋鴨,漂亮有弧度的尾羽、黑頭、綠色臉頰、黃色頸部,看起來格外高貴,而成為我心目中的雁鴨之王。

陵水湖濕地之所以美,是因為湖內不僅雁鴨的種類多,而且鳥種具多樣性。湖內有一大群的白冠雞及赤頸鴨在戲水,而斑翡翠、蒼翡翠、蒼鷺、大中小白鷺、小水鴨、鸕鶿、夜鷺、白腹秧雞、小鸊鷉、花嘴鴨及琶嘴鴨到處可見,一隻白面琵鷺在湖內也吸引大家的討論,如何區別白面與黑面琵鷺。公路兩旁的草叢中我對烏灰鶇、黑喉鴝、灰背赤腹鶇及粟背短腳鵯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是我此次在小金門的最大收穫,讓我難以忘懷。而黃尾鴝、褐頭鷦鶯、灰頭鷦鶯、黑翅鳶、白腹鶇、八哥、黃眉柳鶯、斑鳩、鵲鴝及黑鶇也在路兩旁就可看見。

水調歌頭民宿及飲食
與過去幾次來金門住宿的方式不同,此次安排在水調歌頭民宿,屬於閩南式的建築聚落與墾丁救國團活動中心類似,並由國家公園整修後委外經營。經營人顏湘芬小姐相當用心,室內格局雅緻,中庭提供桌椅可供聊天,中式的廳堂提供CD音響、書籍及桌椅,另有免費的高粱酒、咖啡、茶葉、水果、貢糖及花生。我們包下整棟屋舍,分別住在七間房間。李惠玲老師早晨在中庭勤練太極拳。夜晚則有涼意,幾位好友相聚在廳堂,聽古典樂、喝茶、飲酒及聊天,相當有品味。民宿早餐提供廣東粥、燒餅(甜、鹼)、豆漿、饅頭及油條,這是我住過的民宿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餐飲,相當不錯。民宿旁的金水食堂、金城的六喜餐廳、金許園、模範街的燒餅店及7-11是我們這幾天主要的能量來源。

由於我們來此正好寒流來襲,氣象不時發出低溫特報,金門的寒風刺骨,過去我在此當兵曾領教過,因此備妥寒冬衣物。民宿的浴室雖有暖房設備,但睡房沒有暖氣,因此,睡覺時仍覺得不夠暖和;惠玲認為房內有點霉味,可能是讓她不適的原因。此外,房間無隔音牆,當我們在廳堂高談闊論時,若有外人同住,可能會引起不悅,這些都是此建築物的缺點。

水調歌頭民宿在得月樓旁,周遭有許多空地、菜園、牛舍及豬舍、雞鴨到處走動,旁有金水國小。據榮祥言,他曾在此地看到近50種的鳥,實在嚇人。這幾天用早餐前,我趁機繞一次附近聚落,最多的鳥種仍屬八哥,而戴勝在草坪及屋簷上可見,黑鶇在國小操場漫步,但讓大家最高興的莫非是在國小旁的樹上,看到成群的小桑鳲(小黃嘴雀)。灰頭黑臉鵐、赤腹鶇(赤胸鶇)、噪林鳥、大花鷚、斑鳩、金背鳩、白面白鶺鴒、鵲鴝、喜鵲及白腹鶇也都能在聚落附近出現。

辛苦的領隊: 李榮祥
此次金門行雖不是濕盟正式的活動,但參加的人還是以濕盟志工及眷屬為主,榮祥也帶四歲女兒李香穎隨行。榮祥是一位資深的生態解說員,也是本聯盟的理事,能有他當領隊是所有人的福氣。他對生態的敏感性高,因此常在第一時間內,就能找到鳥種。例如,在八哥群中發現噪林鳥及歐洲八哥,都賴他的敏感,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能發現雙叉太陽鳥也要歸功於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原本以為在中山紀念林的炮仗花應該會有太陽鳥,但當日無功而返。晚上他上網查詢發現乳山遊客中心的艷紫荊最近有出現的紀錄,隔天我們立即更改行程至此。此外,每當有蘆葦時,他總是希望大家看蘆葦的枝頭是否有攀雀;到豬舍或牛舍附近時找椋鳥;在溪口或海邊找蠣鴴;在小金門到最後一刻時,他仍想在地上草叢中找尋地啄木等等,此種敬業精神值得大大肯定。由於他對自己的要求高,壓力大,加上睡眠不足,又要照顧女兒,因此到第三天時,也需藉助頭痛藥來支撐,實在辛苦。

趣聞
這幾天的行程中也製造了有趣的話題,我對下面四件事簡單描述。

牛糞地啄木- 由於前兩天的活動我們已看到許多新的鳥種,對於較少見的鳥種榮祥有他自己的口袋名單。他無時無刻提醒我們,地啄木可能會出現的環境。第三天近傍晚時,第一部車在慈湖附近鄉道上,江美玲老師突然發現路邊農田有地啄木出現,透過無線電對講機連絡在後車的我們。於是每人拿出望遠鏡卻看不出所以然,後來透過單筒,確認不是地啄木,而是一堆牛糞,而引起哄然大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牛糞地啄木”的幻影就可能出現。

黑頭翡翠的呼叫- 此行能讓大家皆大歡喜,除榮祥的細心規劃外,無線對講機的功能也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於此行我們租三部冠城車行的車,每車坐七人,第一車命名”純情野百合”、第二車”草地歐巴桑”、第三車”正經八百”後來改為”黑頭翡翠”。黑頭翡翠在我們不停的呼叫下,最後才在田墩養殖區現身。若沒有我們不停的呼叫,可能真正的”黑頭翡翠”也無法看到。因此,我在想當時若第一車命名為”地啄木”,第二車為”攀雀”,我們是否會有更好的機會看得到呢?

金門阿公- 香穎叫朱源發阿公。去年夏天榮祥也曾帶隊來金門賞鳥,當時源發與美玲也都有參加,因此香穎與源發相當熟悉。看著他倆牽著手在林道散步,或抱著她走路時,此時此景,香穎叫源發阿公,應當之無愧,但這只是金門的阿公。在現實生活中,源發及美玲已有媳婦,期待他們年輕人能有愛的結晶,以一圓源發真正的”阿公夢”。

藍尾鴝事件- 吳憲政夫婦一大早搭榮祥便車與源發至部隊接在服役的濕盟志工王惟加。憲政夫婦則先留在乳山賞鳥拍照,40分後,榮祥接回他們時,才將剛拍影像昏暗的小鳥請教榮祥,經由相機放大鳥的影像後,竟然是拍到我們夢寐以求的雄藍尾鴝。之後,我們也在乳山尋找,始終沒有看到牠的蹤影,此藍尾鴝事件,後來成為榮祥對憲政消遣的話題。此外,李盈霖因答應榮祥,當他們外出接惟加時,要在房內照顧香穎,直至她起床,沒想到天一亮,盈霖先行出外賞鳥,事後也成為榮祥消遣的對象。

結論
在榮祥細心的規劃及帶領下,我們有一趟精緻的賞鳥行。我無意去計算至今所看到的鳥種數目,但在台灣的領土內,對我而言能在一次賞鳥活動中增添24種新的鳥種,恐怕是空前絕後的賞鳥行。而且如他所言,很多鳥種縱使是資深賞鳥人也未必能看到。因此對於此次金門行,雖然不能如他所預期的看到所有鳥種,但我已心滿意足。能夠與興趣相投的一群人,一起賞鳥、看生態,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尤其當有人發現鳥種,大家迅速趕到,看到的人高興,沒看到的人懊惱,這種人性所投射出的自然心理,凡人皆同。

兒子啟聞對鳥類的觀察敏銳度高,此次有一些鳥兒也由他先發現。從過去幾次旅遊經驗中,他觀察鳥的能力早已超過我,青出於藍,希望這種觀察力有助於他對生命科學的學習。我們從小帶著他出外看濕地及生態,如今這嗜好也將跟隨著他。由於出發前三天,內人騎小折摔傷,造成右手脫臼,不能前往,她有些失望。但只要時間許可,健康還在,我隨時還是可以陪著她造訪這屬於賞鳥人的天堂。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百年二月十五日
部分發表於成大醫訊22卷第三期

註1: 灰頭黑臉鵐、大花鷚、黑鶇、歐洲八哥、噪林鳥、灰椋鳥、黑色型及中間型棕背伯勞、黑頭翡翠、白斑紫嘯鶇(雄)、雙叉太陽鳥(雄、雌)、黃眉柳鶯、鮮卑鶲、黃腰柳鶯、褐色鷚、烏灰鶇(雄)、黑喉鴝(雄)、灰背赤腹鶇(雄)、粟背短腳鵯(雄)、褐趐鴉鵑、黃雀、金趐雀、黑鸛、灰背鴝等24種新鳥種。

註2: 89-92年濕盟志工陳淑儀小姐,目前在國家公園做解說工作,經由江美玲老師的連繫與我們見面,帶來摺頁,並借我們一隻單筒,離開金門前又帶燒仙草慰勞我們,格外溫馨。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我對司馬庫斯的印象

久聞司馬庫斯是一處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記憶中我曾經去過,但就像上次至觀霧一樣,已完全沒印象,只知路途遙遠,路況不佳。因此,當我們選擇這裡作為年假前的旅遊地點,我三番兩次提醒妻小,要早早出門。我們從台南北上,與在台北的兒子在竹北會合,誰知兒子竟睡過頭,電話遙控始終沒回應,最後得透過柯小姐去把他叫醒,再趕高鐵與我們會合。雖然司立富瀑布及巨木群的紅檜都有誘人到此一遊的條件,但司馬庫斯住宿的環境及條件並不理想,加上集體統籌管理的經營方式,敬業精神低,因此我們原先預計的三天兩夜之旅,就縮減為兩天一夜。以下簡述我個人對此次旅遊的心得:

交通
七點準時離開台南,10:10抵竹北高鐵站接兒子後,直駛台120省道至芎林,經橫山、內灣至尖石後,接竹60縣道經那羅、玉峰、田埔至秀巒(檢查哨)辦理入山證,於竹60縣道39K處轉入Smangus鄉道經紫色的司馬庫斯大拱橋後約40分可抵達部落。因此從台南至目的地,全程約6.5小時。Smangus全長16公里,此段路是通往司馬庫斯唯一的道路,部份路段只能容納一輛車通行,而路面的品質並不佳,常有急上坡、急下坡,又有急轉彎的山路,若有會車,對駕駛者是一項考驗。回程時,在竹60遇上濃霧,視線不良加上多處彎道又有急轉彎,只能憑著兩旁道路所劃的白線行駛,對眼睛相當吃力。我們於下午3:35離開司馬庫斯,4:35經過檢查哨,於尖石接台120至內灣轉省道台三線至關西接北二高回台北。整條路線沿途經過許多原住民部落及觀光景點,但路小又多處坍方,當假日人車湧入時,一定會造成大塞車。我好奇的是若在年假期間,此段路需走多久才能抵達司馬庫斯呢?

部落
第一次在原住民部落看到年輕人肩上掛著空氣槍並騎著機車,後來在鄉道上也同樣看到幾位年輕人持空氣槍在走動。打鳥?還是打獵?令我十分好奇。部落的屋舍以木屋為主,門窗及大門的樣式特殊,大部分屋舍的建築都離地而建,屋頂上通常會加蓋棚子擺設桌椅,可以與親朋好友喝茶聊天。小豬在院子走動,就像到蘭嶼所見一樣。部落的屋舍,除幾棟較大給外來遊客住宿外,真正他們居住的屋舍不多,部落人數可能相當少。由於溫度低,男女老幼頭帶毛線帽,全身都包裹著衣服,我想這波寒流也讓他們難以忍受。部落中有零星幾棵山櫻花正在開花,由於遊客少,許多商店沒開,因此無法一窺究竟,瞭解此地產品特色。早晨有些許陽光,居民聚集在社區廣場前或坐或站,由幹部主持並宣達事宜。三層樓高的木製瞭望台可以鳥瞰整個部落,大型的木刻在部落處處可見。部落有一座教堂,並附設幼稚園,可惜我們沒機會入內參觀教堂內部裝飾。

司立富瀑
離部落較近,單程1.2公里,來回約一小時半。我們於下午二點起程,當時溫度仍低,無陽光。順著部落的指標往瀑布方向行進,沿途鳥況豐富,走走停停。步道小徑,安全無慮,但有點泥濘,來回各有一小段上坡。此時是冬天,瀑布的水量不大,若是夏天,我相信此處應該是戲水避暑的好場所,我們照了幾張照片後就折返。或許即將過年,整趟路,沒遇見任何遊客。

巨木區
從部落至巨木區,單程五公里,來回約四至五小時,但我們卻花6.5小時走完全程,主要是沿途鳥況豐富,停停走走。由登山口經味道溪,溪水清澈,多處高聳筆直的桂竹林,經過二小段的碎石坡看到萬丈深淵的塔克金溪,整條步道有二處長條竹椅的歇腳處,但4K處除有休息區外又提供乾淨的洗手間,在野外相當難得。休息區以木頭及桂竹搭建,但座椅有限。我們於12:00抵巨木區,在此享用午餐,並吸收由巨木所散放出來的芬多精,就像在翠峰湖山毛櫸旁一樣,午餐格外甜美。繞行一圈有9棵編號的紅檜巨木,但另有多棵紅檜巨木,並無編號,相當壯觀,值得一遊。

住宿及餐飲
此地的住宿預約由部落集體經營,包括福音屋、迦南美地小木屋、佳美屋、喜樂屋、伯特力屋及恩典屋共六棟,若都住滿,相信有數百人之多。當我預約時,我們被安排在恩典屋,整棟三層樓有15間客房,我們住在”桃五”一間有套房的房間,室內無裝潢且空間小,只有二張床及小套的衛浴設備,也無電視及電話提供。房間的光線及通風良好,房門一開可看到前方山頭,景觀佳,若在夏日將是不錯的選擇。夜晚寒氣逼人,房內並無暖爐或電毯,我們在八點前陸續洗完熱水澡,躲進棉被窩,但仍不覺暖和,內人及小孩皆穿上厚重衣物睡覺,只有女兒仍透過行動網路聊天。對我而言,這是難得的休閒,我也多睡幾小時。清晨溫度格外低,房內並無熱水供梳洗,實在不是滋味。玻璃窗戶結了許多水珠,可見內外溫差很大。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已有多輛車進入停車場,看他們全身穿著的模樣,我相信當夜晚來臨時,他們也會與我們的感覺相同。若他們選擇”雅房”,洗手間及廁所都在室外,相信洗澡後或半夜上洗手間的經驗,將會是他們忘不掉的回憶。

遊客中心位在恩典屋,內部並沒有任何展示及說明,只提供飲水器及一份此地簡介。黑板寫著晚上7:30分有部落解說,我詢問今晚是否會有解說,服務人員說沒有。傍晚六點天早已黑,屋外攝氏5度,龐大的雅竹餐廳,只有二桌共九人在用餐,旺季時這餐廳至少應該可容納三四百人。比起國內多處山莊的餐點,此地是差了些,晚餐依人頭計算每位遊客200元,五菜一湯(涼拌、高麗菜、糖醋魚、雞肉及絲瓜)。早餐提供稀飯,高麗菜現炒,其餘皆為現成的食材,如麵筋、肉鬆及竹筍罐頭。兒子對稀飯並沒太大胃口,女兒只以肉鬆拌著稀飯。據說是人數過少,才沒有提供饅頭,若是如此,我覺得此地的服務品質就須改進。事後,我們得知另一桌的伙伴,也來自台南,是長榮中學總務處的葉先生,他攜家帶眷來此一遊,他的二位小孩也就讀長榮,其中一位認識女兒,格外巧合。

鳥類
此次若非兒子的慧眼,我們可能無法看到多種鳥類。整個部落內的鳥況相當豐富,前往瀑布及巨木的步道也都有相當豐富的鳥況,只是有些山鳥我們實在不知其名,甚為可惜,這時若有其他濕盟好友同行,將會有所幫助。以下所述鳥種是我們在此地所見: 鉛色水鶇、紅頭山雀、青背山雀、冠羽畫眉、紋翼畫眉、繡眼畫眉(一大群)、白耳畫眉、藪鳥、黃腹琉璃、茶腹鴯、巨嘴鴉、虎鶇、頭烏線、棕面鶯、山紅頭、大冠鷲、 綠畫眉、竹雞三隻從樹叢飛起、白腹鶇、五色鳥及樹鵲等。

尾語
此次我們原來規劃在司馬庫斯住二晚,因天冷及住宿環境差,加上二處重要景點:司立富瀑布及巨木區都已造訪,因此改停留一晚。對於司馬庫斯我的感覺是此地的原住民較為冷漠以及沒有敬業精神,這與我過去在原住民部落居住的感覺並不相同,也許這是集體經營的缺點吧。因此,若司馬庫斯要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他們的敬業精神一定要加強,不要因為遊客人數的多寡而有不同的服務品質,而所有的服務更要因環境或氣候的改變而有所因應措施,否則如此遙遠的路程,很難再吸引遊客做二度之旅。此次,我們除看到一些鳥及巨木紅檜外,對於整個部落的歷史、生態及風俗民情都付之闕如,對原住民朋友是失去一次難得的推銷機會,我認為相當可惜。

吳俊忠 寫於俊賢台北家 中華民國百年除夕夜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台南的著名景點

對一位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孩子,我已忘記第一次到台南是什麼時候,但較清晰的印象是初中畢業旅行時至安平古堡大砲前拍的團體照,除此之外,對台南是所謂的文化古都的理解是一片空白。直到我回國任教,定居台南,才開始認識台南的文化、藝術及生態。多年來我幾乎踏遍大街小巷,認識城市中的文化古蹟,了解它在台灣歷史上之重要意義;投入濕地保護的行列,了解國際級濕地的生態環境;品嚐有名的台南小吃,了解民俗風情;透過對廟宇的認識,了解地方特色的彩繪文化。不論任何季節、白天或晚上、晴天或雨天,在台南都有足以讓觀光客留連忘返的景點。

台南市位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帶,面積為176平方公里,至2010年8月底止人口數約77萬人。舊稱府城、莿桐城、鳳凰城,是漢人在台灣最早拓殖的城市。從鄭成功父子統治台灣時期,台南是全台的行政中心,至清朝統治時期在台南設置了台灣府,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盛名。至19世紀末期,府城一直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之重心,因此古蹟名勝特多,有文化古都之稱,也是全台第四大都市。行政區域劃分為安平區、安南區、東區、北區、中西區、南區等6區域;市花為鳳凰花、市樹為鳳凰木、市鳥為喜鵲。

台南市文化古蹟之多為全國之冠,一級古蹟七處、二級八處、三級38處、市定古蹟45處共98處。其中又以一級古蹟的大天后宮、祀典武廟、赤崁樓、台灣城殘蹟、五妃廟、臺南孔子廟及億載金城,最能代表台南人文風情。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及赤崁樓位在中區,三個古蹟相鄰,不論就歷史、建築及藝術都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值得一遊。台灣城殘蹟亦即安平古堡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堡,為荷蘭人所建,是當時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台灣第一條商業街”延平街”(可惜已拆除)也在安平。安平做為台灣歷史的起源地,當然是觀光必遊之地。

台江國家公園去年才成立,其界線由最北端台南縣的青鯤鯓至台南市鹽水溪南端為界,這區域有兩處國際級的濕地(四草濕地、曾文溪口濕地),許多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聚集於此,其中又以曾文溪口為冬天黑面琵鷺的主棲地而聞名於世。國家公園結合了漁業、鹽業、生態及紅樹林景觀,可以讓人看到沿海城市的生活、生態及產業。

然而聞名的台南小吃,是許多老饕特別造訪台南的原因。有名的小吃,分散在許多老街,通常沒有富麗堂皇的裝潢,店小小的,外觀不起眼,但常人滿為患。很多店只賣短短幾小時,因此饕客常會落空。台南有名的小吃,如擔仔麵、棺材板、鱔魚意麵、虱目魚粥、魚皮、肉粽、菜粽、割包、蝦捲、蝦仁米糕、肉圓、當歸鴨、豆花及水果冰,絕對可讓所有饕客飽足一番。雖然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餐飲,但口感絕對不同。

總之,到府城老街漫走、欣賞古蹟、吃美食,又透過導覽解說了解古今,是一種浪漫的享受;而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了解全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及生態,又可以豐富我們對於文化及環境的想像視野。台灣其實也很少有一個城市能像台南,既擁有歷史、古蹟、鹽文化,又有豐富的宗教生活,結合生態與科技於一體,她是個值得讓人驕傲的城市。

高雄溼地戶外教學

繼去年鰲鼓濕地之旅後,今年再一次帶學生去做戶外學習。此次選擇高雄濕地,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不同濕地的特色,透過不同濕地的串聯,形成一條生態廊道,進而讓物種能自由遷移達成基因多樣性的觀念。目前在台灣各大都市中,只有高雄有生態廊道的規劃,在十幾處濕地中,當天我們選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所經營的棲地,從援中港的濱海溼地、洲仔的都會型濕地及半屏湖的滯洪池濕地公園,透過志工的解說,讓學生認識不同濕地類型的特質及周遭的生物相,真是一次相當優質的戶外學習之旅。

援中港濕地
援中港地區因今年919凡那比水災造成淹水,而成為頭條新聞。援中港濕地位在典寶溪與後勁溪之間,由於軍方將50公頃土地給高雄市政府,市府將其中20公頃做為污水處理廠,另30公頃分別在汙水處理廠東西兩側做成溼地,藉此淨化汙水後再排放。西區溼地有10公頃,是此次戶外教學的場所。入口處有工作站,旁有一棵掌葉蘋婆,拳頭般的果實(木魚之花)可見。岸邊的水柳綠意昂然,由於退潮,清白招潮蟹、網紋招潮蟹及彈塗魚在泥灘地清晰可見,高灘地上又有多處兇狠圓軸蟹(雷公蟹)的洞穴,而野狗在園區內涉水游泳至泥攤地,竟也進入我的眼簾中。

援中港濕地為鹹水及淡水交界的濕地,因此攤地上有許多紅樹林,主要以海茄苳為主,雖然台灣四種紅樹林在此都可見到,但紅海欖、欖李及水筆仔並不多見。灘地上海茄苳的呼吸根展露出強韌的生命力,紅海欖的葉及胎生苗與水筆仔相似,透過解說了解紅海欖的葉尖明顯、胎生苗的表面粗燥,可輕易與水筆仔做區別。濕地中有少數雁鴨及小白鷺,步道兩旁種植許多的草海桐、土沈香及苦檻藍的紅樹林植物,此外,也種植許多蜜源植物如馬利筋、馬纓丹、蓖麻,因此,園區內有許多蝴蝶在飛翔 (淡小紋青斑蝶、樺斑蝶、孔雀莢蝶)。黃槿(粿葉樹)的葉大及所開的大黃花相當豔麗,此樹具有抗鹽及耐乾旱,因此在南台灣濱海地區常見,其葉可用來「包仔粿」,據說所蒸出的粿,口感極佳。當天,我也檢了一個水黃皮成熟落地的豆莢。站立於觀景台,可以鳥瞰整個園區,天氣好時,可以遠望高雄市的85大樓。

援中港濕地由於位在高雄縣市的交接處,離市區有段距離,園區內環境的美化工作,完全依靠週日志工及學校社團的支援。園區內有條星光大道是由高師大及義守大學社團利用廢棄物鋪設完成。高雄中山附中的師生,每逢周日都可看到黃主任出錢出力,帶高中生來此做勞動服務,清除雜草、種植樹木、整治園區,其精神可佩。園區內淡水池上的水生植物長得相當茂盛,布袋蓮的花雖漂亮,但生長力旺盛,常長滿整池,清除困難,令人頭痛。汙水處理廠原先規劃排放4000噸至濕地,但目前每日排放約15000噸,已超過園區所能承受的淡水量,因此,在部分區域紅樹林有些死亡,河魨也不見,未來應予改善。

洲仔濕地
2003年洲仔濕地是濕盟第一個在高雄認養的濕地,位在左營蓮池洲仔社區內,當時是因要推動”水雉返鄉”計畫,而建議市政府做都會型的濕地公園,以利水雉能重返高雄。洲仔濕地經由大家的努力,不僅營造成功,各種水生植物、昆蟲,兩棲類豐富,而且水雉也重返洲仔,並在此育雛,因此洲仔濕地已成為高雄市各學校及社團戶外教學的場所。過去幾年來,洲仔濕地得到國內許多環保獎項,成果值得肯定。由於此濕地復育成功,濕盟在高雄也陸續接下許多生態復育及經營管理的工作。

當天由援中港至此已近中午,用完簡單午餐後,學生分兩路進行園區導覽,隨著園區步道,欣賞許多園區內的鳥類、昆蟲、植物及果實。紅粉鳳蝶的幼蟲吃馬利筋;檸檬安為尤加利樹之一種是無尾熊喜愛的植物。水柳的根細強,在園區長的相當好,此外,台灣欒樹、四星椿象、樺斑蝶、黃蓮木、櫸樹、毛柿(烏心石)、稜果榕、蘋婆(木魚之花)、月桃、過山香(檳榔味道)滿天星、台灣光臘樹(白雞油),獨角仙、相思樹、台灣萍蓬草、午時花、紅冠水雞、蒼鷺、夜鷺、小白鷺都在園區內可見。雖然我們看到許多昆蟲、植物及鳥類,但讓我憂心的是整個池子已出現許多問題。

洲仔濕地有10公頃,分為一大池及一小池,大池水深30公分,從觀測塔往下看,整個池子被槐葉蘋及布袋蓮滿滿的覆蓋住。靠近教育中心旁的小池,水深有250公分,因此沒有水草能在池內生長。大池內因有許多泰國鱧魚及福壽螺的侵入,池內鳥類的繁殖及水生植物的生長都受到影響,整個生態環境需要做大幅改善,才有可能再度恢復成一個健康濕地。

半屏湖濕地公園
半屏湖濕地是2006年高雄市政府利用建台水泥公司五座滯洪沈砂池而成立之濕地公園。池頂標高約16~18公尺總面積約7.8公頃,若包含周邊陸域所需的生態緩衝區、教育解說系統及維修動線等,合計約為12公頃。原本光禿禿的半屏山,經由多年植栽後,已成為一處動植物豐富的樂園。濕盟於2007 年1月 1日認養半屏湖濕地至今。

當日下午我們沿著步道繞池一小圈,透過志工及企業員工的支援,步道整理的相當乾淨,此地早已成為附近社區居民茶餘飯後散步的最佳去處,而且也是許多釣客光臨的場所。步道兩旁有許多低海拔植物,闊葉五木(擦櫸烏牛樟)、毛西蕃蓮、構樹、相思樹及高大的銀合歡(造紙、永豐餘),具有排他性,連雜草都不生。而雙子葉植物如檸檬安因有微管束的關係,耳貼著樹可以聽到水流過的聲音。雖然是短短的一小時,然而透過解說也了解此濕地的典故及認識部分植物。

此次,三個濕地週六休園,但透過呂芳宜小姐的安排,專程為我們解說。援中港的吳明德及何芳譽志工、洲仔的林竹男及郭進國、半屏湖的歐麗華及郭進國夫妻都參與解說,他們的熱誠及熟練的解說技巧,讓學生學到不少生態知識。特別是郭進國理事,當天早晨在半屏湖辦活動,結束後又至洲仔及半屏湖,幫我們導覽,實在感激不盡。

總之,十一月底的南台灣天氣仍相當炎熱,一天走訪三個不同特色的濕地,對每一個人的體力都是一次考驗。這過程中我觀察到有多位同學對戶外教學的熱誠,相信學生的收穫一定是豐碩的。但對於戶外活動較沒興趣的同學,若能看到,原本的荒地透過志工努力,而變成都市的生態園區及戶外教學場所,也應有所啟發。希望藉由此次戶外學習,年輕人未來也能投入經營鄉土的行列。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探訪台灣山毛櫸的故鄉


去年七月底從太平山翠峰湖回來後,內人與我就一直想安排十一月初為國寶級的台灣山毛櫸再次探訪,奈何翠峰山屋的熱門,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今年九月初,我改變策略,以請休假方式專程安排,除可訂到山屋外,還可避開周末雪山隧道的惡夢。在三天兩夜的行程中,親眼目睹國寶級的台灣山毛櫸純林,在陽光照耀下金黃色的樹葉隨風搖曳,真令人感動。此外,在太平山原始林步道巧遇帝雉(母)及順道欣賞北橫風光,讓這次山毛櫸之旅劃上完美的句點。

早晨在小東路接段惠美小姐,在台中中港路接江弘美小姐後,與陳敏榮夫婦於泰安休息站會合,兩車一路北上,由新竹轉北二高接國五經雪山隧道至宜蘭。我們在員山食用當地有名的米粉魚丸豆腐後,沿台七甲經土場直駛太平山莊。一路順暢,一群台灣彌猴在路旁玩耍,午後的林道竟沒濃霧,這與前幾次來此的天候完全不同。由於是平常日,遊客不多,山莊的停車場可輕易的找到車位。

當我們安置後,已錯過末班蹦蹦車的開車時間以及文史館的開放時間,因此就在園區及山莊附近的原始森林公園散步。沿著棧道階梯至最高點鎮安宮(鄭成功為主神),上面掛著”忠肝義胆”匾額,格外引人注目。這裡的步道規劃完整,全為棧道,走起來輕鬆愉快。由於我走在前頭,之後緊跟著敏榮,看到帝雉(母)出現在棧道時,我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清晨氣溫八度,階梯上有多隻金翼白眉(迎賓鳥)在覓食,並不怕人的靠近。從太平山山莊順著翠峰湖景觀道路至翠峰湖,16.5公里的路程,美不勝收,我們也為拍攝美麗的山景,而臨停數次。

台灣山毛櫸(Taiwan Beech)又稱台灣水青岡,學名為Fagus hayatae,為紀念日本植物學家Bunzo Hayata,屬於北半球溫帶植物,台灣僅此一種殼斗科冰河時期的植物。 900公頃的純林,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由綠轉黃,吸引許多喜歡生態人士前往。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的入口處剛好在翠峰山屋旁,我們於9:10出發,由於此地屬於霧林帶的範圍,東北季風雨量充沛,寬廣的國家步道除有小部分棧道外,有多處泥濘,皆以樹頭做成踏板加鐵圈防滑,頗費心思,這是在其他國家公園少見的。步道沿著先前山地運材軌道而闢,因此有多處軌道痕跡。路兩旁一為紅檜,一為台灣杉,可以預見數百年後此地將會形成神木群,走在其中能避免日曬。沿途標示清楚,每隔一百公尺皆有木頭柱子標記距離。清新的空氣,含有許多負離子的芬多精,深呼吸後肺部相當舒服,中途又有多處休息點,是一條老少皆宜的步道。

緊接著最後一公里的路程,是在稜線上行走;起起伏伏的地形地物,有上有下稍微辛苦,站在稜線的邊緣往下看,萬丈深淵的溪谷相當壯觀。稜線旁的望洋山(2050 M)是大濁水溪流域南澳北溪之發源地。稜線上除偶有幾棵台灣槭樹變色外,其餘皆為山毛櫸。眼前所見的山毛櫸有金黃色及枯黃的葉片;有的整棵已掉完葉子,枯樹挺挺而立;有的還有翠綠葉片,等待變色。這片不同顏色、場景交織著的山林,看起來格外美麗,很慶幸我們選擇此時造訪。

最讓我高興的是,當我們於11:15,六人全部抵達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的終點,全程3.8公里,當時並沒有其他遊客。我們坐在9號山毛櫸旁的平台,停留45分鐘享用午餐,欣賞兩旁的山毛櫸及山嵐,在陽光的襯托下,這個大自然的午宴顯得格外甜美,真是一種享受。夸父綠小灰蝶(Father Kua Gray Butterfly)是此地最特殊的蝴蝶,幼蟲喜愛吃山毛櫸的嫩葉,雖偶而有看到幾隻蝴蝶飛過,但從出沒的時間及季節,我想牠不會是夸父綠小灰蝶。回程順著原路走,也遇見許多遊客專程探訪台灣山毛櫸,但此時雲霧已覆蓋住山毛櫸,我想,當他們踏上終點時,可能沒有我們這麼幸運。

翠峰湖(Cueifong Lake)位在三星山與大元山的交界處,海拔1,850公尺,面積約20-25公頃。雨季時,湖內水深約6公尺,但乾季時,水量減少水深約4公尺,此高山湖泊與各大河系或水域隔離,因此與一般淡水湖不同。由於前些日子宜蘭大雨,湖內的水比去年多。湖畔的燈心草、針藺,綠意昂然。湖的兩邊有紅檜及扁柏原始林,山坡上的白木林頗為突出,此外也有多處紅檜、台灣杉、二葉松、扁柏、香杉及柳杉的人造林。我們因要走訪平元(太平山與大元山)自然步道,因此須經由環山步道東側入口處,進入約1公里後,接平元自然步道,目前只有開放850公尺,未來可延伸至古魯約26公里的自然步道。

整個環山步道及平元步道兩旁有相當多的苔蘚植物、裡白、泥炭苔、小毛氈苔,柔軟綠毯到處可見。高山先趨物種如二葉松、芒草及台灣赤陽在此地也到處可見。而台灣赤陽的根部具有根瘤菌,可以吸收氮素來改良土壤。大量的台灣杜鵑在步道旁,此花一般是在三月開花,但可能最近氣候異常,有些已含苞,我相信未來幾周應該會開花。玉山箭竹林、台灣懸釣子、白花香青、白株樹、虎杖、石松、毛地黃在步道兩旁到處可見,但並未開花。從翠峰湖西側的入口處進入環山步道,雖有爬坡,但有多處景觀台及展示館,館旁的觀景台可以鳥瞰整個翠峰湖,是不錯的觀景點,而東側入口處雖距離景觀台較近,但只能看到部份湖面。清晨五時半,室外氣溫七度,敏榮夫婦與我開車至14 K觀景台賞日出,一處觀景台擠滿了許多從太平山山莊來的遊客,可惜當日雲層太厚,我們於六點六分之後離開。

回程的路上,由於敏榮好友的小孩在明池森林遊樂區工作,我們因此有機會能順道一遊明池及北部橫貫公路。印象中我已多年沒有經過北橫,由棲蘭至明池這段公路格外漂亮,兩旁高大的針葉樹形成一條綠色長廊,若能在此地漫步將是一次賞心悅目的旅程。然而整條北橫的路段窄小,特別是在復興鄉路段,有些路段只容一輛車通過,因此會車時須相當小心,可以預見當周末大量車湧入時塞車的場面。

明池森林遊樂區經由BOT經營,除明池神木依舊外,整個環境煥然一新,與我記憶中的明池完全不同。我們在明池山莊用餐,並有機會在森林遊樂區內做短暫停留,池中央的小島上種植多種植物,此時有黃、有綠、有紅,從遠處看格外漂亮。同行者也因為此地的美景,未來也願意再來。

此次翠峰湖之行,江弘美及段惠美是內人讀書會的好友,他們兩位相當健談。弘美是一位國小退休老師,從外表猜不出她的年齡,她喜歡遊山玩水,樂於當志工,喜歡聽古典樂、看雲及欣賞白木林,是一位相當具有內涵的老師。惠美是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媽媽,對於先生及小孩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僅善於理財,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信徒。有她的祈禱,讓此次山毛櫸之旅,一路順暢平安。陳敏榮及張嘉榮夫婦是我們家的舊識,嘉榮喜歡遊山玩水,此次有先生做陪,讓她更盡興,看她專注拍下各種美景,相信她的收穫一定很豐富。

對於我們,此次再度來翠峰湖有著另一種感受。由於翠峰湖四季的變化顯著,各有特色,選擇此時來,主要為欣賞台灣山毛櫸。翠峰湖附近有四條自然步道:翠峰湖環山步道、望洋山步道、台灣山毛櫸步道及平元步道,我們也都走過一次。由於地屬偏遠,住宿有限,因此遊客不多,她的寧靜美是無庸置疑的。雖然從台南至此,路程相當遙遠,但未來若有機會,希望春天能再來欣賞這大自然的恩賜。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本篇發表於成大醫訊24(1):46-49

2010年台閩學術交流會議有感

由於2009年我對漳州市所舉辦的閩台檢驗醫學交流會議的感覺並不是很好,因此從金門飛回高雄的機上,一直與黃文正副局長、蘭光坪理事長及郭明坤總幹事商談如何籌備2010年在台灣舉辦會議的事宜。在多方努力下,今年台閩的交流會議,在成大成杏廳舉行,以”預防保健篩檢與健康管理經驗”為主題,並結合台南縣醫檢師公會的年會及成大醫技20週年慶的活動,展開一天半的會議。除講授課程內容精彩及十年交流的回顧外,以成立”台閩檢驗醫學交流中心備忘錄的簽署”最具深遠意義。由於事前很多人並不看好台灣檢驗醫學發展協會有能力辦好活動,但在台南縣全體理監事及發展協會幹部們在使命感的驅使下,讓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也為大家籌辦此次會議的成功而感到驕傲。

多年來我不知在國內外參加多少場國際會議,深知舉辦任何大型學術會議要成功,除要有好的議題外,還要選擇適當的開會地點、充足的人力支援及足夠的財力;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影響會議的品質。雖然這是一次成功的會議,但我針對此次會議提出個人的看法,以做為未來改進的參考。

重要的議題主軸
好的議題及適當的講員是學術會議吸引人氣的指標之一。此次以”預防保健篩檢與健康管理經驗”之論壇作為主題,涵蓋不同層面的預防保健及健康管理議題,符合當今醫檢及護理的重點項目,提供不同專業領域的需求,就議程的設計上是相當成功的。而所邀請的講員,如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台大醫院薛博仁教授、福建省立醫院伍嚴安教授、福建醫科大學林東紅副院長、衛生署醫事處周道君科長等13位講者,各個都是一時之選。因此雖然前一星期台灣醫事檢驗學會在台北才剛舉辦完學術年會,但仍有1600多人 (網路註冊1467人)參加及58篇的壁報,顯示此會議的議題及講員是吸引許多人參加的主因。

然而也許為了讓學員得到足夠的學分(28.8),主辦單位安排的講員過多了些,議程過長,兩天的會議均安排至下午五點半,缺少中間休息時間及緩衝時間,也連帶影響到本次會議的重點:「開幕式現場簽署備忘錄儀式」的進行。因此,為了良好的會議品質,建議未來若再辦,應該將時間控制在下午五點前結束,且早上及下午應各有一次點心時間,開幕式應有充裕的時間,因此,一天半的會議,最多以九位講員為宜。

適當的開會地點
在台灣,開會地點的便利性也常是決定會議是否能成功吸引人氣的主因之一。此次選擇在成大醫學院成杏廳舉辦,我認為是成功的要件之一。成杏廳是一個可以容納600人的大型會議廳,收費低廉又具有國際一流的軟硬體設施,寬廣的室內座椅及具人文藝術”等待維納斯”的室外空間,是本校舉辦國際會議及各類文化藝術表演頗受喜愛的場所。此外,成大醫學院交通便利,不論火車、公路及高鐵都很容易抵達,因此會場的適中性,在南台灣恐無其他學校機關或飯店可以取代。我慶幸早在七個月前已預約成杏廳,否則以成杏廳高人氣的租借率,一時將很難租借到場地。由於成醫不僅有好的會議廳,也提供壁報架,同時又有地下餐廳及四樓簡易餐廳的配合,讓與會者可以就近用餐;貴賓也可利用餐廳的研討室,在無外人打擾的場所用餐聊天,以節省時間。因此未來若要舉辦,可以依此模式找相關學校的環境設施,以利大型會議的進行。

財務規劃及募款
俗語說有錢不一定辦好事,但無錢一定辦不好事。舉辦大型會議要有足夠的經費,這是辦好成功會議最重要的條件。由於協會基本上並無任何經費來辦活動,因此所有會議期間的開銷及大陸參訪團來台的各項費用支出,只有來自學員的報名收入、廠商捐款及政府補助等。因此會議的籌辦及進行,對於經費的使用,嚴格控管有其必要。然若不該省而省,將會使參加者不悅;例如明知已有超過1400名網路報名,但主辦單位卻只準備了一千份的大會手冊及紀念品,明顯不足。第二天早晨從8:20議程開始,至中午12:20竟然無安排點心及休息時間,也實在不近人情。由於整個財務規劃對於活動是否能成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只要與活動有關的費用,不論會前的籌備會議及會後的檢討會都應納入整個活動的財務支出才算合理,不應把所有參與幫忙者視為志工,既要出錢還要出力。由於協會兩年前在台中也舉辦過相同的會議,因此要預估整個會議的費用,應該不難。

舉辦任何活動,各項資訊的透明化是必然的。會前,負責財務規劃的幹部應該將所有經費的籌組情形,與初估費用是否相近告知籌備幹部;若有不足,也才能透過各自的管道,找尋適當的人或廠商捐款以補足差額。會後,更應該將使用情形公告周知,才得以服人。雖然我也是本次會議的籌備幹部,也幫助募款,但此次資金最後取得情形,是否已募到足夠的款項,我完全不知。個人建議,未來應將財務公開,讓所有幹部清楚知曉資金取得及應用情形,讓每位幹部皆有參與感及使命感,這才會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隊。

準備流程及人力支援
對於一群從無舉辦大型會議經驗的團體,突然要接手舉辦,在經費及人力又不足的情況下要辦好會議,著實令人擔心。此次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單憑著一股熱誠,籌備工作完全無標準作業流程,只有口語相傳的經驗,缺這缺那,顯得雜亂無章。開幕式的流程、貴賓致詞及司儀對順序的掌控,顯然是臨時才被安排,沒經過事先的演練及協調。演講者或主持人也無提供茶水,頒發紀念品的程序也應事先備妥並告知。

此次大會會場有台南縣醫檢師公會的理監事、發展協會的幹部及10名大學的工讀生,負責整個會場的秩序及運作,人力的投入應沒問題,只是事先沒演練及協調,因此人力配置不均,未來應該可以改善。特別在第一天,報到人數眾多,許多人不清楚程序,因此手忙腳亂。由於當日核醫的學術年會也在成醫舉辦,還好他們的報到在早上,而我們在下午,若兩單位都在早上,入門口人潮擁擠的報到處,將更形雪上加霜。因此標準作業程序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希望這次會議結束之後,各個負責人能撥空建立標準程序,將此次籌辦的優缺點列出,以利兩年後再辦的參考。

熱鬧的晚會
晚會選在情定飯店,剛好位在仁德高速公路旁,交通方便,備有停車場,但離成大醫學院約20分鐘車程。此次晚會結合所有台南縣醫檢師公會的會員及成大醫技20週年慶的老師加上大陸貴賓及國內的醫檢專家學者,大廳內滿滿的賓客,熱鬧非凡。餐會開始的燈光秀,讓我有點眼花撩亂,用餐中有多位議員候選人入內拜票,並上台發言,讓大陸人士了解台灣的選舉文化,也是一次不錯的民主教育。當晚菜色佳,又有紅酒陪襯,我也喝了幾杯,但敬酒聲不斷,實在讓人不適應,因此我遠離主桌,與系內老師聊天。晚會中,參插摸彩獎品,有人得數位相機,有人得腳踏車,更有人得到高額獎金,氣氛很high。

最辛苦的同仁
此次大會的籌辦有相當多人出錢出力,並有許多人提供意見,大家都希望此次能把活動辦成功。以下幾位好友的貢獻應特別感謝:

吳進興理事長及郭明坤秘書長,是此次會議的掌舵者,他們倆位與大陸阮孟源秘書長不知通過多少電話,才敲定所有會議的議程及細節,並負責規劃整個財務及安排參訪。他們不僅要擔心經費夠不夠,同時還要擔心整個過程是否順暢及參加會議人數的多寡,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當他們看到此次的報名人數及踴躍出席的反應時,他們的付出也等於獲得了回報。

蔡素雲小姐為台南縣公會的總幹事,是此次會議能成功的大功臣。她過去並無辦大型會議的經驗,從報名開始,資料的準備,聯絡事務、現場的安排及所有雜事,大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整個過程的協調,所遭遇的困境,一定點滴在心頭。若非她的積極辦事及任勞任怨,我們恐無法順利完成此次會議。經由本次大會的歷練,我相信未來南縣公會再舉辦任何的會議也將難不倒她。

呂振富主任是發展協會的左右手,雖然他已退休,但對醫檢師的權益,不時呼籲全聯會重視。此次大會,他收集、整理及撰寫十年交流回顧、撰寫台閩檢驗醫學交流中心備忘錄簽署的新聞稿及編撰大會刊物,又陪著大陸團至各地參觀訪問,實在是協會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外,吳憲政主任負責此次大會的募款、海報設計、照片提供及壁報論文審查,出錢出力功不可沒。

陳姿伶小姐是我元培的小學妹,人長得漂亮又具親和力,每次碰到總愛開玩笑,她標準的國語發音及響亮的嗓門是台南縣醫檢師公會的當家司儀。此次,在準備過程中,她與蔡素雲小姐準備所有事務外,也主持開幕式及在晚會當司儀,相當辛苦。

結語
籌辦大型會議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很高興看到這是一次三贏的會議。對協會而言,主辦此次會議是成功的,除達到學術交流外,又有十周年回顧及檢驗醫學交流中心備忘錄的簽署;對公會而言是成功的,因為透過承辦此次大會,展現公會內部的凝聚力及執行能力;對成大醫技系而言,透過大會讓許許多多的醫檢前輩,了解過去20年來的成長及未來方向,也是成功的交流與宣傳。

總之,2010年是一次成功的學術交流會議,我有幸參與其中,學到不少經驗,也為人生閱歷增添了一筆。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二日

初秋遊惠蓀

雖然我每年都會至惠蓀林場幾次,但每次來的目的不同,不論是開會或純粹生態旅遊,都讓我樂此不疲,因為惠蓀的針葉及闊葉林相、鳥種及夜間觀察,都是吸引我到此的主因。今年醫技系研究生的進度報告選擇在惠蓀林場舉辦,在這安靜美麗的地方,研究生用心準備壁報及精采的口頭報告;老師專注聆聽,給予建議,教習互動似乎特別的好。早晨的森林浴、專人導覽下學習新知,以及多位攜家帶眷的老師,增添林場步道上親子和樂的畫面,相信這一趟旅程,對許多人也是個溫馨的回憶。

早晨遊覽車準時離開成大,沿著二高北上轉六號國道,一路順暢,抵惠蓀林場已近午時。午餐後,研究生在竹賢樓張貼壁報,做口頭報告,狹小的空間擠滿了超過50位的學生及老師。碩二生賣力演出,將一年來的成果努力呈現,而碩一新生站著聽學長的報告,學習新知,獵取經驗。老師分為三組,在短短的三個半小時中聆聽每一位研究生的報告,並給建議,相當辛苦。人山旅行社李副總及黃經理,在場內進進出出,準備餅乾、甜點及水果,相當窩心。此外,我們也利用中途休息時間,在樓旁的階梯上,藉由張權發老師的相機,拍出一張非常難得的團體照。

一般來惠蓀的生態人士,白天會賞鳥、看花、賞植物及看風景,但夜晚的林場絕對比白天有趣,除昆蟲及蛙的鳴叫聲外,林中的飛鼠及貓頭鷹也常帶給人許多的驚艷。餐後,幾位學生及多位老師和家人,不約而同的在車道閒逛,雖然當晚雲層厚,無星星,也因季節關係沒有看到螢火蟲在草叢中穿梭,但昆蟲的鳴叫聲及黃嘴角鴞的聲音不絕於耳。由於大部分同仁沒攜帶夜間觀察裝備,我因此也裹足不前。也由於張長泉老師下午在住宿房間的浴室內發現一隻小蛇,加上導遊提醒只能走車道,不要走森林步道,因此在安全的考量下,我沒有進入步道,有些可惜,但終究是為了整個團隊的紀律與安全。

在一千公尺的林場上,天氣仍有點悶熱,林場內遊客不多,研習中心內的禮品店及販賣部早已關門,大家想買瓶礦泉水,還找不到販賣機! 這讓我想到公家單位在經營事業為什麼不賺錢的原因。若這是民營化的林場,相信服務會較完善,更會提供夜間設備,安排解說導覽。目前國內很多景點都有收費做夜間觀察,如光華村頂笨仔的飛鼠、蘭嶼的蘭嶼角鴞、椰子蟹,以及桃米社區的夜間賞蛙等,都讓來此的人能獲得生態饗宴,相當值得。

惠蓀林場面積超過7,000公頃,海拔從450公尺的北港溪至2400公尺的守城大山,又有關刀溪環繞,林相豐富,植物種類繁多。林場內絕大部分為原始林,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工林。入口處有一處原生樹種園,去年暑假來此時,專程參觀此地,其中以樟科、穀斗科、和桑科為主。次外,珍貴的台灣肖楠、牛樟,烏心石,和台灣櫸等鄉土樹種,在此地都可以看到,實在是一處認識台灣原生植物最佳的場所,可惜此次我們沒有時間繞到此地。園區內有多條步道如松風山步道、湯公碑步道、青蛙石步道、杜鵑嶺步道及山嵐小徑,部分步道陡峭難行。不過當天早晨,我們利用2小時輕鬆的走完山嵐小徑。

全程 2.4公里的山嵐小徑,由李副總負責解說,入口處在服務中心小木屋區旁,出口處在涉水步道。入口處有棵木瓜,公樹長得較高,若針刺幾個孔洞,隔年木瓜可由公轉變母,且會長出果實,我提出這是所謂的”Stress response”引起大家會心一笑。沿途柳杉、台灣杉及巒大杉到處可見;柳杉的枝條往上舉;台灣杉的枝條幼株會下垂,但老株上舉;香杉(巒大杉)為雌雄同體,七八月雨季時會有果實,由於齧齒類動物如松鼠喜愛吃,因此果實會掉落滿地。當二葉松及五葉松擺在一起時,不論樹幹及樹型很容易區分。台灣二葉松的樹幹縱裂深,而台灣五葉松的樹幹縱裂淺。我們意外的看到三葉一束的變種二葉松,也了解松針如何形成沼氣及其豐富油脂是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

小徑上有各式各樣的蕨類,具有活化石之名的台灣沙欏及筆筒樹到處可見,腎厥、溼地松、金狗毛蕨、山蘇花、台灣特有種的蘇鐵蕨及許多不知名的蕨類植物。秋海棠的莖,若把有毛的皮去除後可食,同行中有多人品嘗,據說多汁,但有點酸,在缺水時可作為解渴的植物;水冬瓜是水資源的指標,往上可找到水源。我們路經百年老樹的上氏櫧樹及最先驅的陽性植物”山黃麻”,樹形高大。香楠有六根分枝,兩根一起,內含精油,據說可做火藥。山芋頭的葉面因有表面張力的關係,水在葉面不擴散,直接流走代表此株樹無毒;反之,姑婆葉的水易留在葉面的,表示此株有毒。

沿途有看到許多窩巢,螞蟻窩通常是包在樹幹上,但蜂巢則掛在樹幹上。此外,鴨掌樹、沿階草、台灣野牡丹、芋麻、水金京、三斗石櫟、三叉虎、木臘樹、光臘樹、野桐、羊齒、白色花的大頭茶、白皰子及台灣紅豆樹等也都在山嵐小徑上可以觀察到。終點前有一處休息區,由高大喬木及針葉樹所圍繞,李副總教我們如何打坐運氣,吸取森林的芬多精。

此次所有人被安排住在楓林山莊,屬於老舊房舍,室內設施簡單,但感覺乾淨。夜晚的屋外燈光並沒有吸引許多昆蟲,蛾類感覺比過去少很多,不知是因季節因素,還是全球暖化所致。渡假中心旁的販賣部正在改建,晨間,在櫻花樹上並無特殊鳥況,也沒台灣藍鵲的蹤影,杜鵑花仍有幾株在開花。林場自營的餐廳是唯一可以進食的場所,飯菜尚佳,早晨自助式的早餐,有饅頭、吐司及稀飯提供,讓遊客有不同選擇。

對許多人而言,也許不是第一次來此,但能藉著研究生的進度報告來惠蓀,暫時拋開校園內煩雜瑣事,享受蟲鳴鳥叫是一種福氣。雖然此次我並沒有看到特殊鳥類及昆蟲,也沒品嘗有名的阿拉比卡咖啡,但聆聽人山旅行社李威賢副總的導覽及生活體驗,也讓我學習,增添未來自己擔任導覽解說時的內容。

這次系上幾位年輕老師帶著小孩來參加活動,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系上也曾來此辦自強活動。當時多位老師也是攜家帶眷,如今這群小孩早已長大、各奔前程,部分老師也已退休。看著老舊照片的我們,與今日所拍的照片,顯現出一代一代的傳承。這不就是人生嗎?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位醫技人的省思

每當與醫檢前輩聊天時,看到目前醫檢師的社會地位及待遇每下欲況,讓我們對國內醫檢師的未來憂心忡忡。醫檢教育在台灣早己超過五十年,教學內容從早期傳統的檢驗到今日高科技檢驗,學生讀的書比過去都多,畢業後得先通過考照率偏低的國家考試,取得醫檢師執照。若幸運通過考試,也不易找到工作;若找到工作,在忙碌的職場上,並無升遷管道,而所領到的待遇,也是所有醫事團體中較低者;開業的醫檢師叫苦連天,許多檢驗所幾乎無法生存。雖然醫檢師有通過立法,但現階段的醫檢師法仍無法保障醫檢的各項權益,面對如此的環境,身為醫檢界的一份子,我願意提出個人的看法,期待醫檢師的春天能快快來臨。

以下我從學校教育、醫院及檢驗所的角度,分別探討醫檢師現階段的問題,並提出可能改善的方向。

學校教育與實務脫節
國內醫檢師執照考試的通過率,依照今年二月及七月的比率,分別為4% 及23%。一位學生在醫技系讀了四年,通過率竟如此低,顯然學校所定的教育目標與實務是有些差距的。目前與醫技相關教育的學校有14所,除少數仍招收五專及二技生外,大多數為四年制大學部學生,畢業須修習至少128學分。大一的課程稍為輕鬆,大二至大四每天課程滿檔,學生除修習傳統的檢驗課程外,有許多與生物科技相關課程也是必修的,因此學生幾乎沒有空閒來思考所學或學習新的領域。

最近幾年我因參與教育部醫衛分子檢驗生技教改的關係,有機會至各校訪視。很多學校的學生實驗室空間狹小,實驗經費缺乏,因此許多實驗常以模擬方式取代。操作項目又與當今醫院實驗室的做法脫節。若有實驗,為了減少耗材的使用,也常以分組操作取代每個人的實際操作。當一位學生畢業後,不能立即被社會所用,顯然這些實驗課程值得檢討。

對許多學校而言,要刪減課程實在不容易,每位老師都想盡辦法將其所知傳授給學生,卻不問這是否必要。若課程不刪減或不整併,又如何增加現代許多生技的新知? 課程的改造相當痛苦,老師們應拋棄舊有的教學觀念才得以突破,特別是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如何利用這些科技來帶動學生的學習,也是我們應思考的方向。雖然目前許多大學的課程委員會也會邀請校外老師、業界及學生參與討論,但如何落實課程改造,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目前師資的遴聘,大部分的學校仍以研究成果為導向來擇聘老師,這些師資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很多也具有醫檢師資格,教授基礎課程絕對綽綽有餘,但多數老師並無實務經驗,這樣如何肩負教授臨床課程的重任呢? 所幸,目前有部分學校會要求老師在寒暑假至醫院學習新知,讓老師能在教學與實務工作上不脫節,但這樣的學校畢竟是少數,因此唯有透過教育部對醫技科系的規範,將此列為大學評鑑的必備項目,才能彌補缺失。

對於高階臨床師資的培育,國內目前只有以在職名義進修博士學位的醫檢師,並沒有專為已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提供博士後的臨床訓練課程,因此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只能選擇基礎研究做為博士後訓練,以利日後找尋教職或研究單位。這種沒有專為臨床培育優秀人才搖籃的體制,高階人才的斷層是必然會發生的。因此如何訓練對臨床有興趣的博士後研究員,以培育高階醫檢師,是衛生署及醫檢學會刻不容緩的改善目標。

國內有超過幾十年的醫檢教育,培育無數的社會菁英。各校醫技系所的教育目標,都以”培育醫檢及生技人才”為主要訴求。但根據成功大學醫技系針對過去18屆共535位畢業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只有79(14.7%)人目前在醫院從事醫檢師工作,76(14.2%)人在生技公司工作。有趣的是,從96-99年中,116位的畢業系友只有一位從事醫檢師工作、9位在生技公司工作、59(50.9%)位繼續升學。這資料顯示,目前在醫院工作的醫檢師似乎已達飽和,大多數的系友畢業之後,以選擇讀研究所居多,而畢了業之後,也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從事與醫檢及生技相關的職業。這結果值得政府教育及衛生單位深思,我們是否要浪費社會資源,繼續培育所謂的”醫檢專業人才”? 目前全國醫技系每年招收大約1000位學生,這些學生未來會有多少人進入所謂醫檢及生技領域,顯然是令人悲觀的,因此醫檢人力的總額管制,應該值得討論。

醫檢師在醫院的苦悶
醫界人士都很清楚,醫院最賺錢的單位是檢驗科,但管理階層並非因檢驗科的賺錢而滿足。相反的,他們一直被要求要有更好的績效,增加新的檢驗項目,來滿足臨床醫師的要求,但對人事的聘任案,卻管控相當緊。醫檢師在大部分醫院除組長外,並無其他升遷管道。部分醫院有所謂的臨床病理技術主任及檢驗科主任,但有技術主任的單位通常還有一位部主任在主導整個部門的運作。目前除臨床服務外,醫檢師每年要準備多項評鑑及認證,要參與教學,有些醫院還被要求做研究。週末除值班外,通常醫檢師還要參加許多繼續教育課程,取得學分,才能維持醫檢師的專業資格。很多醫檢師常超時工作,無怪乎很多資深醫檢師都在數年資,隨時準備退休。若這情形只是少數幾家醫院的心聲,聽聽也就罷了,但若是普遍現象,這個職業團體的未來也是值得憂心的!

醫檢師人力的不足顯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如何說服資方增加檢驗人力,永遠是主管最棘手的問題。什麼是合理的人力需求呢? 資方常以其他家醫院的人數及產出做為比較的標準。但不同醫院,不同環境及不同管理的流程是否能一體適用,是有疑問的。目前藥師在醫院的人力計算是以處方箋及藥事調劑費做為聘用藥師人力的標準;同樣的,合理的醫檢師人數,應以檢驗單及產值納入醫檢師人力計算的標準,而非以病床數的多少來決定才屬合理。

醫檢師在如此繁忙的工作環境下,除銓敘的公務員外,大多數約聘人員的薪資所得是醫事人員中較低者。對管理階層而言,能低薪聘用以節省經費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為何同樣是醫事人員,藥師與醫檢師的薪水會有相當大的差距? 顯然是兩個職業團體在國家衛生政策面的標準不同所致。藥師積極爭取"醫藥分業”以處方箋保障藥師的專業及獨立性。然而醫檢師雖有通過立法,但目前的政策及制度,並無法凸顯醫檢專業的獨立性,這是醫檢人員應努力的目標。然而,供過於求的人力市場,也是醫檢專業不能提高薪資的主因之一。

目前在台灣各大醫院的檢驗部門有各種不同名稱,如檢驗醫學部、病理部、檢驗科、實驗診斷科等。檢驗部門由醫檢師當主任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像藥劑部由藥師當主任;護理部由護理師當主任一樣。但現在教學醫院評鑑標準,一定要有臨床病理醫師為主任的醫院,才能取得較好的評鑑等級。為何一位有臨床豐富經驗的醫檢師不能來擔當此重任呢? 試問現今醫檢師所簽發的檢驗報告中,有那些項目是需要醫師來簽名負責呢? 若有,也是少之又少。因此這種不合理的評鑑制度,一定也要改善。

檢驗所經營的困境
目前全國大約有450間檢驗所,其中10間規模較大,聘用多位醫檢師,但絕大部分為一至二人的小型檢驗所。過去多年我曾以衛生署訪視委員的身分至不同檢驗所查訪,部分檢驗所確實認真執行,並通過TAF的認證。但除少數大型檢驗所有大量檢體外,大多數檢驗所是哀鴻遍野,幾乎已達關門階段。每次訪視聽到相當多前輩抱怨,已經沒檢體可做,每天還要開機做品質管制、週末又要上繼續教育課程,身為醫檢界一分子的我,聽起來也覺得辛酸。

資深的檢驗所人員常說,他們美好的時光已過,目前面臨同業的削價競爭、不合理的醫師抽成制度及健保檢驗費用申報的不合理。為何連多數優質的檢驗所也無法生存呢?早期在沒全民健保制度的時代,開業人員的收入除了來自於醫院病人的檢體費用外,仍有許多直接至檢驗所自費檢查的病人。但從健保開辦之後,這種自費檢查的病人已少之又少,都會區又有許多大型健診中心取而代之,因此檢驗所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大型檢驗所主要做為醫院後送的單位,利潤也許低,但影響不大,影響業務量最大的莫過於小型檢驗所。

為了解決開業檢驗所的問題,我認為最根本解決之道是直接與健保局及衛生署爭取開業醫檢師應有的權益,特別是在健保檢驗處方箋申報的自主權、處方箋的釋出及基層檢驗費用總額制的推動。目前小型醫院或診所是自行找檢驗所合作,檢驗所提供檢查結果,供醫院或診所做申報,因此檢驗費用的給付,縱使健保局給付合理,但實質上檢驗所能得到的費用少之又少,因此要積極向健保局爭取誰做誰申報,才合乎常理。如此,可以避免醫師的剝削,以及檢驗所為了代檢所引發的惡性削價競爭。此外,處方箋的釋出在醫藥分業已成功的進行多年,此制度的改變,讓藥師身價水漲船高,從大學聯考分數至醫院起薪聘用的標準,完全與過去不同。因此只要能落實全民健保醫療辦法應釋出檢驗處方箋的規定以及實施西醫基層檢驗費用總額制,且誰做誰申報,將可以解決檢驗所的困境,也可擴大醫檢師的就業機會,解決醫檢師過剩的問題。

結論
總之,若大家認同檢驗是一項專門職業,此專業一定要有起碼的尊嚴,但從學校、醫院至檢驗所,處處對醫檢師充滿不平等待遇,學生學習意願低落,考照通過率低,而職業醫檢師的心情苦悶,這對專門職業是一項打擊。醫檢人除了要自律外,更要團結積極爭取應有的權益。要改善上述的問題,主要的核心點還是在衛生署、健保局及教育部,因此唯有透過醫檢師全國聯合會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以衛生署及健保局的政策規範來保障醫檢師的各項權益,用教育部對系所的評鑑,來要求師資及課程的改善,如此才可以有機會看見醫檢師春天的到來。



吳俊忠
寫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三十日
本篇發表於台灣醫檢會報25(3):1-4



附註: 本篇是為成大醫技系成立20週年慶而寫的文章,希望藉此機會來了解當今醫檢在台灣的現況。內容所述為我多年觀察之心得,也許文內所敘事實並不完全正確,所提方案也許滯礙難行,但無論如何若能引起醫檢界的廣泛討論,也達到我撰寫本文的初衷。